 民警把炸弹抱了出来。
昨天上午,在叠彩区芦笛路一工地上,工人在作业时发现了一个裹着泥巴的铁家伙,外形酷似一枚炮弹。随后民警和爆破专家赶来,他们初步认定这铁家伙的确是一枚航空炸弹。
昨天上午10点多,在原水泵厂厂区的工地上,工人们正在挖土准备移树时,一个酷似炸弹的铁家伙露了出来。有人立刻拨打了110报警,同时提醒大家都远离铁家伙。
芦笛派出所民警高一中赶到了现场。凭着近20年当兵经历,高警官认为:“(铁家伙)有点像是鱼雷,可能是飞机上带的炸弹。”随后,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的民警和广西一家爆破公司的爆破专家也赶到现场,由爆破专家负责指挥清理现场。
中午12时许,这枚炸弹的“真面目”终于露了出来。高警官小心翼翼地将炸弹从约1.5米深的土坑中抱了出来。
爆破专家汤先生说,这枚炸弹是100磅的航空炸弹,内装炸药是TNT(即三硝基甲苯)。据他观察,这枚炸弹弹体完好,引信完好,仍可能具有杀伤力,“一旦引爆,弹片的杀伤半径数百米,太危险了。”
民警和爆破专家分析,这枚航空炸弹估计是抗战时期从飞机上投下来的,可能因陷落淤泥才没有爆炸。
随后,爆破专家将这枚航空炸弹“五花大绑”,由民警开车将其运往安全处存放。
■链接
据《民间记忆——— 桂林1937-1945》记录,桂林曾经是侵华日军重点轰炸的城市,在1938年10月到1943年,桂林遭到日机频繁袭击,数量最多时每次达到60架。解放后,桂林城市建设中陆续挖出的日军空投炸弹有数十枚,其中有一枚还标有“昭和13年”字样。
桂林会议旅游网 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