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人在两江四湖边的银杏树林拍照。

建设中的肖家船闸。
两江四湖一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成就了桂林市中心的环城水系。正在进行的两江四湖二期桃花江环境综合整治,则致力于恢复桃花江两岸曾经的美丽。眼下,桃花江畔一片繁忙,鲁家桥及肖家船闸、徐家船闸已完成主体工程,航道疏通及岸线景观等工程也在顺利推进。
村民将“洗脚上田”成为生意人
阳兆光老人住在丽泽桥边上,75岁的年纪还很喜欢运动。前阵子天气蛮好,阳兆光和两位老朋友沿着桃花江一路上行,走到了正在建设中的鲁家新村工地。
随着桃花江整治工程的逐步推开,鲁家村将整体搬迁。旧房全部拆除后,新村将在原址向北平移20米的地方建设。眼下,鲁家村已被夷为平地,围墙内忙碌着正在为新村打地基的工人们。虽然从工程开工以来,阳兆光已到工地看了不下20次,但这一次,他还是把脚步停留在鲁家新村的效果图前面。
记者也很认真的看了看规划中的鲁家新村。效果图显示,将来的新村将充满浓郁的的桂北民居特色——村里的房子都是白墙灰瓦,水渠贯通于村内的各处,房前屋外随处可见弯弯垂柳,村里村外洋溢着纯朴、自然的田园风光。
在秀峰区甲山街道办桥头村委鲁家村临时安置点,记者碰见了鲁家村村民阳桂生。谈到新家的时候,他很兴奋:“从规划来看,以后村里家家户户都能住上小洋楼,大家不用担心洪水淹屋,还可以经营家庭旅馆或餐饮生意。这下子,我们不用脱离土地就能过上连城里人都羡慕的日子,这是天大的福分呢!”
按计划,到明年春节后,村民将逐步回迁。很有商业头脑的阳桂生已经开始筹划未来:“鲁家村的豆腐好吃,这是好多桂林人都晓得的。等新村建成后,我准备在村子的‘豆腐旅游文化街’上开一家豆腐系列产品店。到时候,我们就能‘洗脚上田’变成生意人了。”
鲁家桥及两座船闸已完成主体工程
采访中,阳兆光老人多次表达了对桃花江的关心和期待:“我祖上五、六代都在桂林住,我算是地地道道的老桂林。我觉得,在桂林这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沉淀的地方,要是连那些老的景点都搞不好,真是有点说不过去,我衷心的希望桂林发展得越来越好。”
从鲁家新村的效果图不难看出,鲁家村附近的景观将着重设计体现田园趣味。因此,新的鲁家桥将运用青石、木料等建筑材料建成一座“神似而形不似”的S型风雨桥。这在于让桥梁既充分展现浓厚的民族特色及历史韵味,又方便村民出入及游览船只顺利通过。
记者从两江四湖工程指挥部了解到,目前,鲁家桥的主体结构已经完成,美化和装饰工程正在积极跟进。而实现通航的重要保障设施——肖家船闸和徐家船闸,也在2009年10月、11月相继开工。一年多以来,尽管受到雨季、洪水等不利自然条件的影响,但两座船闸的主体结构工程现在已完成。下一步,两座船闸将进行金属构件及控制设备的安装,并力争在12月底前投入运行。
航道疏通及水质的改善是桃花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重要目标。目前,河道清淤工程已完成康桥半岛至徐家村段(3.4公里)。徐家坝以上至荃塘村段的疏浚及两处橡皮坝的建设任务,也将在今年内完成,为通航奠定基础。
截污工程从去年开始实施,目前已完成芦笛路、桃花江路、中隐路的污水主管敷设工程。力争年底前,实现桃花江沿岸主要村落的生活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系统。
桃花江城市段(西环路铁路桥至胜利桥)岸线景观工程也已进入绿化种植及景观效果的调整阶段。下一步,郊区段(胜利桥至仙人桥)的园林种植工程准备实施。如果园林种植所需的土地能得到落实,郊区段的园林种植及景观节点工程计划将有望在今年年底完成。
“两江四湖”环城水系延伸到桃花江
尽管江畔暂时还是一片工地,但桃花江的前景却被阳兆光、阳桂生等诸多桂林人寄予了厚望。而这,不得不提到桂林人与桃花江之间难解的感情渊源。
桃花江是漓江最著名的支流,自西北向东南历经桂林西郊光明山、巫山、千山、飞鸾峰、狮子岩后,东折后进入市区。在象鼻山下,桃花江与漓江融汇为一体。因景色秀美,桃花江从宋代开始,就成为桂林水路游览的一条主要航道。但水污染严重、无法有效行洪缺乏有效规划等难题,在近年来始终困扰着桃花江两岸的居民。
1998年,桂林正式实施两江四湖环境综合工程。通过“连江接湖、架桥修路、清淤截污、引水入湖、显山露水、绿化美化、文化建设”等一系列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桂林恢复了环城水系。为进一步提升桂林的生态环境质量、拉动桃花江片区的经济发展,2009年9月,桃花江环境综合整治正式动工。
工程完工后,桃花江将达到“20年一遇”的防洪要求,江水污染得到治理并达到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通过改善沿江景观及生态环境,桃花江沿岸尤其是胜利桥到飞鸾桥一段,将成为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疏浚并清除江中十几座堰坝后,桃花江的水位将统一起来。借助先进的升降船闸,市民和游客可以直接坐船抵达芦笛岩,桂林环城水上游格局就此实现。
此外,两江四湖二期工程还将新建的水街。这条街将以多元化的休闲娱乐项目吸引人气,使桂林的本土文化在这里得到集中展示。目前,该项目正在进一步规划设计中。
更多资讯www.citsg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