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笑容,甜美的声音,优质的服务,声情并茂的讲解……在芦笛景区,有一支由31名女子导游组成的团队,她们以“笑迎天下客,满意在芦笛”为宗旨,用自己的努力和坚守实现了“让心灵与山水同美”的誓言。
芦笛岩风景美,导游更美
“芦笛岩被人们称为‘国宾洞’,它是桂林山水一颗璀璨的明珠。由于其重要性,女子导游班也成为我市旅游行业的重要‘窗口’和一面鲜艳的旗帜。”芦笛景区管理处总经理王磊说,要能使这面旗帜永葆鲜艳,导游班就必须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打造品牌队伍。“现在的女子导游班以‘80后’、‘90后’群体为主,平均年龄只有24岁,均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在上岗前,都要接受景区的系统培训。上岗后,为了提高导游员的综合素质,导游班每年还会利用淡季时间对导游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脱产培训,同时经常组织人员到外地考察,借鉴旅游同行的好经验、好做法。目前,导游班有多名导游员能用英语、日语、粤语、泰语等多语种进行熟练讲解。我们导游班的发展愿景是:成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讲解服务团队。”
在景区的严格管理要求下,多年来,尽管导游班里青春的面孔换了一茬又一茬,但“笑迎天下客,满意在芦笛”的传统却在导游员中代代相传。
周雅婷是导游班的班长,也是桂林市金牌导游,年仅23岁的她在景区里工作了5年,并曾为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外贵宾讲解过。“我们导游不仅是景区的代言人,也是城市的形象大使。导游的形象,既可以为城市增光添彩,也可以把城市瞬间抹黑。因此,我们时时刻刻必须保持良好的状态,为每一位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周雅婷说,芦笛岩的讲解词是统一的,只要背诵熟练了谁都可以讲解。但要讲解得生动有趣,提高游客的兴趣,在讲解时就必须融入感情,善于变化。
2013年4月,一位国家领导人在桂林考察期间曾到芦笛岩参观。周雅婷负责接待,她的讲解令他很满意。他说:“美丽的景色,出色的讲解,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印度工业集团总裁柏拉夫人对芦笛岩美景向往已久,但几次到桂林时都因行动不便而不能如愿。当导游班得知她再次到桂林时,特地自制了抬椅,专门邀请她坐着抬椅游览芦笛岩;到了道路狭窄处,抬椅无法通过,导游员就小心翼翼地背着她走过去。周到的服务和生动的讲解,令柏拉夫人及随从人员非常感动。出洞后,柏拉夫人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说:“OK!景美、人更美的芦笛岩让我毕生难忘。”
坚守,让心灵与山水同美
作为桂林旅游行业的窗口,服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为了让全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芦笛岩,了解桂林,了解中国,芦笛景区女子导游班坚持在“热心、爱心、细心、耐心、恒心”等优质服务、特色服务上下功夫,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展示芦笛风采。
有一次,导游班接待一个回大陆探亲观光的台湾团,因为航班提前,游览计划临时改变。知悉这一情况后,导游班专门为他们开设了夜场。精彩的讲解、热情周到的服务使游客们非常满意。得知导游员为了等候团队的到来连晚饭都没吃时,一位老人感动地说:“我今年85岁,恐怕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芦笛岩了。我忘不了芦笛岩,更忘不了这里敬业的导游。”
虽然青春靓丽的导游们看起来很风光,但导游工作是个苦差事,有些导游因忍受不了枯燥的工作模式和超负荷的工作强度,纷纷跳槽或辞职。在导游班里也有这种情况,但大部分人员选择了留下。
霍燕就是导游班导游中资历最深的“大姐”,从1983年入行至今,她在导游班里工作了30年。
“在13岁时,我被景区选中进入导游班工作,由于年龄较小,还坚持半工半读了几年。”霍燕介绍,导游很辛苦,早上班、晚回家,加班加点甚至误餐都是常有的事。有时刚端起饭碗,便接到带团的任务,不得不放下饭碗。
有人甚至打趣她们,“导游班的姑娘个个漂亮,但吃饭的时候却都不雅,因为导游班里容不得你斯文进餐”。
由于讲解出色,曾有多家旅行社或酒店找到霍燕,希望通过高薪挖她跳槽,霍燕拒绝了。她说:“在这里当导游当了30年,一方面是习惯了,另一方面则是真正爱上了导游班这个集体。”
有时候霍燕也会遇到一些故意刁难的游客,尽管心有委屈,但依然以美丽的微笑面对游客。“努力用自己的优质服务化解游客的误解,不让他们带着怨气离开。”
芦笛景区导游班的导游员们用真诚的爱心、无私的奉献、优质的服务接待每一位游客,展示了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和高尚的思想品德,用言行诠释着高度的精神文明,树立了良好的“窗口”形象,让全世界了解芦笛岩,了解桂林,了解中国,为景区和桂林旅游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citsg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