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桂林旅游业的“大年”。去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这是国务院首次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次专门给一个地级市批复的战略性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提出,到2020年,将桂林打造成为世界级旅游城市和国际旅游目的地。至此,国家旅游局提出的在中国“构建“一省(云南省)一岛(海南国际旅游岛)一市(桂林市)”的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格局初步形成,桂林市的旅游综合改革实验也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此外,去年桂林游客数量首次突破3000万人次,达3292.65万人次,同比增长18.09%;实现旅游总收入276.87亿元,同比增长26.90%;入境游客接待量持续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众所周知,桂林是世界著名的国际旅游名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快了旅游产业从观光型的传统旅游向休闲度假型的现代旅游转型升级的步伐。在这个过程中,生态建设及新农村建设等都是广西“排头兵”的桂林充分发挥优势,迅速向世界亮出了“乡村旅游”的亮丽城市新名片。通过这个新的旅游产品,世界看到了一个美丽的中国、美丽的中国新农村和美丽的新桂林。桂林也为全国休闲度假旅游创造了新的模式。
今天,本报特意推出《桂林乡村旅游:中国旅游的新名片》这篇文章,愿桂林在“打造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美丽桂林”的伟大征程中,一路走好!
在阳朔月亮山下,高田镇历村村民陈水保夫妇经营的“赏月楼”十分醒目。古色古香的木楼,与周围的山水景致很和谐,地道的农家美食备受游客喜爱。如今,这家农家饭店一次可容纳400多人就餐,年收入达数十万元。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主导下,在旅游、农业、林业等部门的推动下,我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此过程中,陈水保成为桂林第一批“吃螃蟹”的农民。1999年,陈水保等6户村民借助高田的旅游资源,率先把自己的住房改建成了镇里第一批农家饭店,当年就尝到了经营旅游的甜头。现在,依靠经营乡村旅游,越来越多农民走上了致富路。在历次“黄金周”的旅游接待中,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桂林“异军突起”的一张亮丽名片,不仅丰富了桂林旅游产品,推进桂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也为中国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开辟了新途径,创造了新模式。
乡村旅游红红火火
2010年6月,阳朔被确定为首批5个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之一。如今,记者从阳朔县旅游局了解到,该县从事乡村旅游的人数已达6万多人,有农家旅馆800多家,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两个,2012年乡村旅游接待中外游客达500多万人次,总收入已超过30亿元。
今年,桂林的乡村旅游红红火火,不仅阳朔县,临桂、龙胜、兴安、恭城、资源等主推乡村生态休闲旅游的县接待游客数也出现激增之势。
“崇尚健康环保的绿色旅游成为更多人度假的选择,而独特的山水资源优势和新农村的快速发展使中外游客把桂林当作了体验乡村旅游的首选地。很多游客都已经在农家饭店里订餐订房,准备在即将到来的春节长假里好好享受一下恬静慵懒的乡村生活。”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
新农村建设的一条“捷径”
在青山绿水、翠竹掩映中,一幢幢吊脚木楼依山而建,一座座古典青砖瓦房点缀其中,其中有不少是桂林农民自建的“农家乐”餐馆旅馆。
乡村旅游俨然成了新农村建设的一条“捷径”。如今,桂林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丰富旅游产品类型,还带动了农副产品向旅游商品的转化,改变了农村经济落后的面貌,促进了传统农业向旅游农业、传统农民向旅游从业者、传统居住型乡村向旅游接待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转变,使乡村旅游真正成为富民、惠民、利民工程。
阳朔月亮山下的历村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据县有关部门提供的材料,历村全村800多人,有400多人会说英语,近百家农家乐饭店年接待中外游客已达数百万人次。
旅游开发不仅帮助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还带动了当地农业结构的调整。据了解,不少乡村在旅游开发中引导农民发展多元化的农村经济,改变了传统单一的生产模式,当地种植的特色农作物成为备受游客欢迎的旅游商品。村民们利用农闲时间制作民族服饰、手工艺品等旅游商品,也成为群众增收的项目之一。
乡村旅游:旅游精品线路的新载体
去灵川县大圩摘草莓、到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观美景、赴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游果海……如今,利用双休日、小长假、“黄金周”与家人、朋友一道去吃农家饭,体验田园生活,已经成为许多市民的休闲选择,也带动越来越多的桂林乡村走上了生态旅游发展道路。
在接受采访时,一位旅游业内人士表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就是充分利用农业生产过程、农民生活和农村自然生态,为消费者提供休闲、观光、体验等服务,可以说是多功能、高效益的新型产业。
目前,我市旅游、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正把乡村旅游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富矿”来挖掘。通过鼓励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发展,向社会推出“魅力桂林乡村农业四季游”为主题的春之花、夏之凉、秋之实、冬之雪4类20条休闲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并进行重点宣传、推介。许多农民因经营绿色生态旅游业增加了收入。
近年来,桂林旅游已经从过去的观光型发展到集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在旅游产品不断更新升级的过程中,乡村旅游特色凸显。在开发地方传统文化与农业旅游上,各县区纷纷以当地传统文化为载体,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如恭城瑶族自治县举办以“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风情,挖掘恭城瑶族文化和生态资源”为主旨的中国瑶族盘王节暨恭城月柿节,兴安县的葡萄节、米粉节,阳朔县的渔火节,龙胜各族自治县的火把节、晒衣节等,各种富有当地特色的旅游节庆带动了一方人气,也促进了当地各个产业的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我市乡村旅游产品逐步丰富,已从过去单一的农家乐形式,逐步衍生出食宿接待型、观光采摘型、特色餐饮型、休闲度假型、民俗风情型、长寿养生型等多种形式,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不断面市。乡村旅游不仅成为我市旅游业的一大特色和亮点,也成为全国旅游新的消费热点。
桂林会议旅游网转 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