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生活网讯(新闻调查记者曾龙辉)6月份以来,瓦窑一带的很多居民在网上抱怨,他们的生活,被一股时常出现的异味骚扰。这种抱怨的帖子有上百个之多,一下成为了关注热点。
人们抱怨的声音,同时发自这片区域的不同地点,可见,异味影响的范围不小。
这是一股怎样的味道,它从何而来?公众如此强烈的抱怨和质疑声,也不能将之隔绝?
跟踪闷热夜晚里的这股异味,记者在城南寻找它的源头。
异味侵袭
“瓦窑彰泰小区里面的住户伤不起啊!每天晚上都有不知道从哪里飘来的很浓很浓的臭味。”网友zxy982在网上发帖称,自从他搬进彰泰城小区后,每晚都会闻到一股类似臭大粪的味道,让他食不安、寝难眠。
综合类似网帖,抱怨声从今年4月份开始发出,集中在6、7月出现,记者搜索到了近百帖。
这些网友们纷纷讲述异味对他们生活的影响,有人说有时晚上甚至都会被熏醒,一些人表示因这股异味而失眠,常感恶心。
8月19日晚7时许,记者来到彰泰城附近,也闻到了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类似下水道散发出的异味,时间一长,确实感到了不舒服。
“今天还算好的,有时候臭得就像附近有只死老鼠,饭都吃不下。”彰泰城52号楼的谢老伯说,他也是搬到彰泰城后才发觉这股臭味侵袭,让他实在难受。
“开始我还以为是附近有农家施肥,但后来察觉每晚都有,越发难受。”谢老伯说,他感觉每晚异味最重的时间,大约是晚6点至8点。
很多彰泰城的居民告诉记者,他们和谢老伯的感觉一样,所以一到晚上就会门窗紧闭“抵御”异味。
彰泰城保安员小谢说,近两年时间,他几乎天天闻到这股味道。“类似养猪场的味道,不关窗户根本睡不着。这段时间,臭味散发比以前频繁。”
不仅是彰泰城,这股奇怪的异味还飘散在附近的很多地点,大家的一致感觉就是——— 臭。
“6月的一天晚上,我在家上网,本来开着窗吹着风挺舒服的,但凌晨1点左右,突然有一股恶臭进屋,持续到了早上。”平山新村的小蔡告诉记者,他现在一般都不开窗,就是担心不知什么时候异味又来了。
德天广场一店主申女士说,她也常闻到类似大粪的异味,但持续时间不长,她总以为是有垃圾车经过散发出来的。
“瓦窑还算好,柘木窑头那边更臭。”出租车司机老阳在瓦窑住了多年,他带着记者去了窑头村,在奇峰路上,记者看到不少路人都戴着口罩。一位阳女士说,戴口罩一是因为这条路上灰尘多,第二就是这段路太臭。
窑头村村民对记者说,以前味道还不算大,自从2009年后,一到南风天,异味整天不散,人都要熏昏。
弥漫城南
这股异味让居民苦不堪言,它影响的面积到底有多大?记者连日走访,大致“锁定”了异味存在的范围。
司机老阳说,他长期开车在这一片送货,从净瓶山大桥到市第八中学校区都躲不开这股异味。
记者在城南走访发现,彰泰城和德天广场一带居民是对异味抱怨最多的。
往南到环城南二路的幸福家园和春天家园小区,也有居民反映会时不时闻到异味,但持续时间不长。
桂林市八中的徐老师说他时不时会闻到这股异味。“有时晚上带孩子散步,过八中路口往瓦窑方向走,闻到异味比较大,往沙河立交桥方向则闻不到什么了。”
在凯风路的兴进嘉园附近,有很多居民反映异味问题,但沿着凯风路一路往南到御林湾小区,只有部分居民表示对异味有感觉,但不知道异味的方向。
而从瓦窑东路往奇峰路向南走,居民对异味的反映更多更详细,到了窑头村,村民对异味的控诉最强烈。村民老覃说,今年上半年就以村委会的名义投诉过多次了。
但到了净瓶山大桥东面,那里的居民对异味的反映则逐渐减少。
由此看来,异味主要集中散发在净瓶山桥以西、八中以东,南至大风山一片区域,而受异味影响最大的当是柘木镇窑头村。
“照我看,受影响的居民不少。”彰泰城居民毛先生分析,“仅彰泰城就有2000来户,加上德天广场、批发城、凯风路上一些小区和平山新村,你可以算算有多少人在闻臭气。”
一些居民说,他们已经多次向环保部门投诉。
寻找“臭”源
但“臭”源到底在哪,却始终不明晰。
“我认为,异味是从平山堆肥厂传来。”彰泰城居民吴先生说,上个月,他曾开车在瓦窑一带“排查”,有了发现:“堆肥厂离瓦窑直线距离约一公里,垃圾露天堆放,一有风吹草动,味道就散发出来,我们当时闻到的也确实像垃圾沤出来的味道。”
“我认为,上窑污水厂也有异味。”住在平山堆肥厂路口的阳先生说,2009年,上窑污水厂上马了一套污泥制肥料项目,那以后,确有异味散发。
记者从市环保局证实,今年上半年以来,陆续接到了市民关于城南异味的投诉。据初步调查,异味来源可能是平山堆肥厂和上窑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项目。“除了这两个地方,也可能有其他的来源。”环保局辐危科陶科长介绍。
8月21日,记者在平山堆肥厂看到,厂区内堆放着数十堆10来米高的“垃圾山”,上面都用黑色篷布覆盖。厂区一侧,一座塑料篷布已打开的垃圾山,一台铲车正在将垃圾铲进机器,将垃圾磨成粉末状肥料,周围弥漫着浓烈的沤异味,让人要捂鼻子。
“垃圾在处理过程中确会产生一些异味,被风吹到居民区也是有可能的。”平山堆肥厂厂长常启应坦陈,平山堆肥厂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每天处理生活垃圾200吨。1985年,引进德国堆肥技术,对垃圾进行回收利用。垃圾进场后,工人首先对垃圾进行初分选,对所有可以回收利用的塑料、橡胶、玻璃、金属、纸片、布料等进行回收,其他垃圾在经过简单处理后则堆在厂区发酵。
“垃圾处理过程中散发异味,我们也很头痛,同时也在一直改进生产工艺,减少异味产生。” 常启应介绍,以前走进处理场,苍蝇、蚊子到处飞。为防止苍蝇滋生和污水臭气外排,自2003年开始,每年花费数十万元购买塑料薄膜对进场垃圾进行覆盖,已经有效减少了臭气排放,苍蝇、蚊子也大为减少。
常启应表示,为最大程度减少异味散发,从去年开始,还尝试喷洒生物除臭剂,但仅此一项每年就会产生近百万费用,所以现在还没有常态化实施。
在平山堆肥厂一墙之隔的上窑污水处理厂,记者一进厂区便闻到一股恶臭。
“这味道确实是我厂进行污泥处置时产生的。”该厂一名陈姓负责人说,为解决城市污水处理时产生的剩余污泥,2009年,市排水工程管理处投资1000多万元在上窑污水处理厂新建了污泥处置项目。
“今年以来,我们也接到了一些附近村民的投诉,目前正在进行处置。”市排水工程管理处生产运营科科长于绘说,在污泥处置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气味,针对这一情况,该处目前已投入近300万元用于除臭系统建设,同时还对发酵工艺进行了整体封闭,就是想保证异味尽量少地外散。
但对于居民们反映的异味问题,常启应和于绘均表示,平山堆肥厂和上窑厂污泥处置项目的作业时间大都在白天,晚上散发异味的可能性不大,他们认为,除了这两家企业,瓦窑可能还有别的“臭源”。
除“臭”策略
除了未知的异味源头,两家企业一直在做的除“臭”努力,也遇到了相当大的麻烦。
“在上窑污水处理厂建设污泥处置中心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于绘介绍,桂林所有的污水处理厂每天会产生100吨含水率90%的污泥,以前都运到垃圾填埋场填埋,但由于污泥含水率过高,填埋处理难度大,垃圾填埋场从2008年不再填埋。
“如果将污泥随意丢弃,将造成更大污染,而堆在污水处理厂,又会导致工厂无法正常运转,对城市环境造成危害。”于绘说。
“平山堆肥厂已存在近30年,之前很少因为异味问题引来投诉。”常启应说,近期市民就异味而出现集中反映,应与城市快速发展有一定关系。他觉得,平山堆肥厂过去选址时是考虑这里远离主城区,而现在,周边人口越来越密集,能闻到这股味道的居民难免越来越多。
事实上,近几年,很多城市在发展中都遇到了这类问题。除了垃圾处理场,传染病医院、殡仪馆、机场等对居民正常生活产生影响的公共设施,过去选址时都是选在城市主城区之外,但随着城市迅猛扩张,逐渐变成了被城市包围其中,形成了对居民的困扰。
在南宁柳沙半岛一小区,就有业主不堪忍受垃圾填埋场传来的异味侵扰,在自家阳台上贴出“臭”字以示抗议。
那城南的异味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
“最理想的方法,是将污泥处置中心搬迁。”于绘直言不讳,目前,市排水工程管理处正计划在远离城市的位置建一处污泥处置设施,同时在建设中将除臭等因素考虑进去,彻底解决一系列问题。
“如果堆肥厂的垃圾不是直接堆在厂区,而是密封处理,异味会少很多。”常启应说,治理异味不是没办法,但资金缺口很大。
常启应介绍,桂林目前使用的是填埋、堆肥两种方式。但是填埋法占地多、无害化程度低、易滋生细菌,垃圾渗滤液也可能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堆肥法能将垃圾变成腐殖土状有机肥料,虽可消除病原体,但含氯、苯等有害有机物及重金属污染却仍待解决,异味问题更不容忽视。目前较先进的方法是垃圾焚烧发电,相比较而言无害化程度最高,处理最彻底。
“不仅是我们,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也可以焚烧,以垃圾作为燃料发电或供热,相比较而言无害化程度最高,处理最彻底,不仅能够生产蒸汽、热水和电能,还可回收铁磁性金属、炉渣等资源和副产品,不仅循环利用,还可根治异味,但投资非常大。”常启应说。
目前,据记者了解,环保部门已经针对城南异味事件形成调查和处理意见报告,报送有关部门。
桂林会议旅游网转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