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奋力推进‘五区’建设,尤其是明确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强区,这对桂林国家高新区未来5年乃至10年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现实的指导性。”桂林国家高新区工委第一副书记、七星区委书记赵德明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3年前他们就开始谋划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成功举办了三届“桂林创新创业文化节暨国际动漫节”,取得了丰硕成果。以“文化”契合传统与创新,桂林“高新人”选择了与全国其他高新区的差异化竞争之路。
视创新为根本,坚持转方式调结构,“十一五”成果斐然
“紧扣产业发展这个中心,推进产业做大做强、园区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和改善民生四大工程,我们在‘十一五’开创了跨越发展的新局面。”赵德明说,5年来,桂林高新七星区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33%,规模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1.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2.31%,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23%。先后荣获“全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自治区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县(区)”等荣誉称号。
“跳出老城发展新城”、“从园区建设上升为城市建设”等新思路,是桂林高新七星区“十一五”谋求“转方式、调结构”的新举措。赵德明说,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他们规划建设了43平方公里漓东科技新城,使城市空间拓展了1倍,园区空间拓展了18倍,形成了“三园二带一中心”的空间格局。“十一五”期间,园区建设征地两万多亩,累计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4.77亿元,基本完成了信息园、铁山园、英才园一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入园企业建设,启动了创意产业园、机电园、大学科技园、企业总部园等专业园区的建设,实现入园工业项目86个,完成项目投资35亿元。
在注重外延扩张的同时,桂林高新七星区更重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赵德明自豪地说,“十一五”桂林高新区荣获广西首个“全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称号、广西首个“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并连续3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这与我们重视科技创新密不可分。在研发资金投入和产权交易等诸多环节大胆创新,使得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增长超过15%;企业孵化空间进一步扩大,已初步形成创意产业园、大学科技园等专业孵化基地。“十一五”有57家规模企业“毕业”,在“孵”企业达360家。
一批批“青春焕发”的高新企业从幕后走向前台,成为推动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生力军。目前,辖区现有工业企业近6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0多家;完成了公共技术、资金、人才等五大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借“创新创意文化节暨国际动漫节”有力地推动了新的资源要素在漓东聚集。
在广西率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誓言打造“山水创意之都”
桂林“高新人”善于将文化元素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素,以举办创新创意文化节为“号令”,让创意颠覆传统,抢占广西文化创意产业的先机。在今年全国高新区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专家们一直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崛起,为桂林高新区赢得了“后发优势”。
赵德明说,桂林创新创意文化节之所以“后来居上”,并跻身“中国最具创新发展潜力节庆”名录,被自治区列为重点扶持和培育的节庆品牌,关键是敢为人先。天上飞的,地上长的,水里游的,只要有创意,桂林“高新人”来者不拒。于是乎,一大批国内外投资商携资金和创意创业的梦想纷至沓来,三届文化节共引来45个项目落地,“揽金”92.17亿元。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漓东拥有丰富的文化和智力资源。赵德明认为,在桂林市委、市政府“文化立市”战略的引领下,高新七星区理应成为推动桂林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排头兵。以“聚合创意要素,发展创意产业,传播创新文化”为主旨,以打造“山水创意之都”为目标,漓东这片沃土创意灵感不断被激发,“智财”就会纷至沓来。创意企业多了,高新企业强了,人居环境靓了,市民变得雅了,发展的“软实力”才能真正提升。
赵德明举例说,桂林创新创意文化节这颗“梧桐树”引来了许多“金凤凰”。比如,今年文化节桂林与法国昂西牵手,与这个拥有“动画奥斯卡”之誉的国际动画电影节成功签约“结对”,此举不仅提升了桂林动漫产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为中国动漫真正融入世界动漫主流市场夯实了基础。
赵德明坦言,广西提出文化产业“十二五”要占到GDP的5%,“在我们高新区,文化产业贡献率已占到GDP的8%,这是桂林的优势,也是桂林走特色之路的最好发力点。”赵德明说,“文化”之于桂林国家高新区,可以上联山水旅游、下联科技创新,漓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信心不会动摇。
做大做强“3+3”产业格局,奋力向“千亿园区”迈进
桂林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十二五”要打造千亿产业园区,这个历史重任由桂林国家高新区承担。对此,赵德明信心满满地说,依托“3+3”产业格局,我们迈向“千亿园区”的步履一定更加矫健。
所谓“3+3”产业格局,是指桂林高新区现有的三大优势产业和正在着力培养的三大新兴产业,即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加上新材料、新能源、创新创意产业。三大传统产业不仅规模大,而且在人才、技术等方面也有深厚的积淀。高端装备制造是其第一支柱产业集群。据了解,园区现有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达48家,桂林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占广西同业主导地位,生物医药目前已形成桂林三金、南药股份、晖昂生化,以及优利特、啄木鸟医疗器械等业界新品牌。
“打造千亿产业园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完全依赖工业支撑,让三个新兴产业异军突起,是桂林高新人在未来5年乃至10年间构建新的比较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赵德明再次以文化创意产业举例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桂林高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经过三届创新创意文化节的浸润和拉动,目前已有70多家动漫、软件和设计企业走进了桂林高新创意产业园。把文化作为产业源头,把科技作实现手段,以创意为“引线”,以产业为“弹体”,产业聚集必然产生“引爆效应”,“千亿产业园区”顺理成章。
如果说,打造“千亿产业园区”是目标,那么,怎样去找寻实现目标的路径?对此,赵德明解释,“十二五”关键要突出创新、创业两大主题,推进“文化立区”、“科技兴区”、“工业强区”三大战略,在积极拓展园区发展空间的同时,以“三城三带”建设为抓手,努力打造“山水宜居宝地、创新创意新城”。
说到做强“3+3”产业,赵德明表示,“十二五”要把桂林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促进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力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4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25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200亿元,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100亿元,创新创意产业实现产值至少50亿元;形成一批高新技术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高新企业(集团)25家,其中,10亿元以上15家,20亿元以上5家。
“以‘三城三带’为抓手,既是基于产业和资源优势的发展考量,也是让发展惠及民生的现实需要。”赵德明解释,“三城”是指七星老城、漓东科技新城和华侨旅游新城;“三带”是指桂磨路高新技术产业带、内环路商业旅游休闲带和外环路现代物流批发带。“三城”、“三带”格局一旦形成,富裕文明和谐新漓东将可成为广西一流城区的“范本”。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