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宜宾市,有一件在当地来说,已经不算是新闻的事,但从更大的范围来说,引起了关注和争议。因为当地政府选拔了70名优秀环卫工人,前往新加坡考察学习,他们将通过参观、访问的形式,了解新加坡先进的环卫作业和管理经验。据了解,这是继去年组织61名环卫工人赴港澳考察后,宜宾市第二次由政府埋单组织优秀环卫工人出国考察学习。 11月18日至12月14日,四川省宜宾市将分四批次派出70名优秀环卫工人赴新加坡考察学习。 宜宾市有环卫工人1.5万余人。2010年9月,宜宾市曾组织61名受到省市表彰的优秀环卫工人到香港、澳门参观学习。此次被派往新加坡考察学习的70名环卫工人是2011年受到省、市表彰的优秀环卫工人,他们中既有50后,也有80后。 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各方热议。赞同者认为:环卫工也能出国考察是个突破,别理解得那么坏;质疑者则指不伦不类,浪费 。花钱出国不如提高待遇,而且组织基层环卫工出国考察,对于提高环卫工作的整体管理水平究竟有多大用处值得怀疑。更有人提醒,不要有不相干的人在其中“鱼目混珠”…… 出国考察,一个常人眼中所谓“精英分子”或达官贵人的专利。近年来,随着公费出国旅游等丑闻备受诟病。自此之后,关于出国考察人员的身份界定、阳光操作以及资金消耗的正规性成为舆论聚焦的关键点。倘若出国队伍大多是领导家属或关系户,那最终只会留得骂名与道德谴责,假公济私本来就是一种腐败。 有的人认为,环卫工人出国考察比环保部门官员出国更有实际价值。环卫工人作为“城市的美容师”,可以借鉴外国城市环境建设的经验,提高他们在工作中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卸下对“出国考察”的追崇心态,也放下对环卫工的身份歧视,出国考察并非与环卫工无关。小岗位更能有大价值,也是一个对社会个体的职业尊重。
光明网的文章评论到:环卫工人素来被人们称之为“马路天使”、城市的“美容师”,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怀。然而,他们仍然处于城市最底层的劳动者位置,所得到的待遇和报酬也是最底层的。也就是就说,环卫工的付出与所获是极不相配的。这就不能不让人思考一个问题,一些还不够现行“最低工资标准”待遇的“城市美容师”们,他(她)们最想得到、最该得到的应是什么?或者说政府最该给他(她)们的是什么?如果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听听“城市美容师”们心声,他(她)们肯定会说是“工资待遇”,而不是别的。
钱江晚报的文章评论到:出国考察,印象中都是领导干部的“美餐(差)”,与普通员工几乎是无缘的。不过四川宜宾市不一样,分4批前往新加坡考察学习,他们将通过参观、访问的形式,了解新加坡先进的环卫作业和管理经验。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对今后工作有利无弊。反倒是那些觉得一线环卫工人出国考察没有效果的人,有些小瞧我们的一线劳动者了。其实大家也都知道,组织一线环卫工人出国考察,其中有学习交流的目的,但更多的是出于对一线劳动者的一种激励,是对他们平日辛苦劳动的一种肯定。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