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发展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和改善民生问题。刚刚过去的5年,是我们解决民生问题最多最好的5年,是群众得实惠最多的5年。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救济、廉租房建设等,这些老百姓一直盼望实现的事情,一个个落实在了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过去五年,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势头下,我市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居民生活水平也连续上了几个台阶,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环境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06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13元,但到2010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7949元。 【同期声】实习 赵津:“如果说,全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了百姓一颗‘定心丸’,那么增加居民收入,则是让城乡居民都翘首企盼的‘大礼包’。收入的增加使民生得到极大改善,百姓生活由‘生存型’向‘温饱型’转变,继而向‘享受型’迈进。一系列数字说明,如今桂林人民的‘小康梦’已经渐渐走进现实。” 2006年,我市建设廉租住房1.26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13.76万平方米,改善了部分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了11县1城区256万农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2008年,启动城镇居民医保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增参合农民68.73万人;44家国有困难企业的6千多名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问题得到了解决;2009年,帮助困难企业减负8365.63万元,全市累计发放低保金2.79亿元,实现40.11万低保对象应保尽保;2010年,我市率先在广西全面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同期声】人大代表 万军:“国家的惠民措施越来越多,老百姓的体会越来越多,比如说我们山区,我们资源是桂林整个的山区,现在通过医保改革,农民看病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特别是现在实行新的养老保险之后,老百姓感受最深,受益最深的。” 【同期声】人大代表 李玉息:“这五年来全市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首先是我们街道上的汽车不断的增多,房产不断的购置,全市人民的购物环境、购物条件,不断增加,GDP也不断增加,这是这届政府为我们全市人民做了很多的工作。” 今后五年,我市将全面落实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在每年的政府工作中,把惠民、利民、便民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持续开展惠民工程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实际问题。 【同期声】人大代表 李玉息:“在政府今后的五年计划,十二五计划,也描绘的很好,很鼓舞人心,振奋精神,使我们会议期间,得到了很大的鼓舞。” 发展是为了人民,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成果应由人民共享,这是我们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过去的5年,桂林市委、市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不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打好了民生这张“牌”,让更多的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我们也相信未来的5年,通过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一定会让每一个困难群众都能得到最低收入保障,每一个失业工人都能得到及时救助,每一个人都能看得起病,每一位老人都能老有所养,城镇居民的的腰包也会越来越鼓。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