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拥有世界上最长伸缩式动臂的500吨级大吊车,将组装好的风叶吊上70米高的支承架顶部。
 ▲屹立在金紫山上的“大风车”不仅是一项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契机的绿色产业,还是一道新的旅游风景线。
 ▲施工环境很艰苦,但建设者的脸上从未缺少灿烂的笑容。
 组装好的风叶在大吊臂的拉动下升上70米高的支承架顶部。组装好后,金紫山的最高海拔将提高到接近1850米。
 工人们认真检查每一根螺栓的松紧。
 ▲工人站在支承架顶部的外壁上,准备组装吊上来的风叶。
 ▲在升压站,技术人员为电站发电入网做仔细的数据调试。
9月底,随着33座“大风车”的缓缓转动,来自资源县金紫山的广西首度纯绿色电力将输入广西电网,广西无风力发电场的历史将从此改变,并为中国高山风电的发展提供借鉴。
为此,本报记者先行翻山越岭,从运输、安装、运行……记录“大风车”是怎样诞生的。
一辆挂车一次只能运一片风叶
记者跟随运输风叶的挂车从资源县城出发,一路蜿蜒盘行,3个多小时后才到达山顶工地。负责当天运输的建设部主任莫恩军告诉记者:“这算是比较顺利的。”
金紫山风电场位于资源县车田苗族乡和瓜里乡相交的金紫山上,最高海拔1736米,占地25平方公里。山上常年风流量大,完全符合风电场建设标准。整个风电场由风机、升压站、变电站组成,工程分三期建设,装机总容量15万千瓦。
据莫恩军介绍,每台风车由3片风叶、支承架和发电机构成。由玻璃钢制成的风叶,每片重近6吨,长42米,支撑风叶的立柱高70米,每一辆大挂车一次只能装运一片风叶或者一根立柱。而来自浙江、北京等地的它们,长途跋涉自然不用说,光是从资源县城到金紫山这80多公里的半柏油半砂石路,就要历经九曲十八弯,折腾两三个小时。
54根螺栓连接起5吨多的大风叶
在山上,恰巧赶上晴天,记者与工人一起爬上了70米高的立柱,准备安装风叶。呼啸的山风,吹得身体有些摇晃。工人们说冬天的时候,风几乎能把人吹得飘起来。两台超级大吊车在山头待命,其中一台500吨级的吊车,有着世界上最长的伸缩式动臂。两台吊车配合着把风叶拉近支承座,工人再将风叶上与支承座相连的54颗螺栓一一拧紧、测量长度、上油。风叶5吨多的重量都由它们承受,每一个步骤都必须精细到苛刻的地步,不能有丝毫马虎。天气好的时候2天能装好一架风车。
金紫山经验将给中国高山风电项目提供参考
从2008年底动工,历经3年艰辛,一期工程即将在9月底正式投产运行,为广西电网提供49.5MW的绿色电力。待三期工程全部完工,预计年上网电量为9547.2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省标煤10万吨,为地方增加税收5000多万元。
这不仅仅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新旗帜,更重要的是它改写了广西无风电的历史,是我国最早的高山风力发电场之一,“这里的地理位置特点、施工条件、气候条件、运输条件等都与国内现有的风电项目不同。海拔高,落差大,气候极不稳定,有效施工时间短。”中电投广西金紫山风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殷继明表示,“正是这些特殊的施工特点给今后发展高山风电项目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站在风车顶端环顾四野,蓝天白云下,山花漫野,洁白的大风车在群峰间随风转动,梦幻而又壮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99座风车一起转动时,金紫山的风光将更加美丽。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