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心灵手巧的院友在绣工艺品,她要用双手绣绘充满阳光的未来。
 ▲在钟经理的店铺里,因为爱心饰品做工精致,又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受到很多客人的青睐。图为一位客人在选购爱心饰品。
一串串彩色串珠工艺挂饰五彩缤纷,光线的穿透让每一颗珠子都晶莹剔透,惹得观者爱不释手,都认为是出自厂家的产品。然而,这些挂饰却是市社会福利院的智障及肢残人用“残缺”的心和曾经笨拙的手一粒粒串成的。就是这些挂饰,引出了一连串的爱心接力。
9月6日,记者来到市社会福利院。该院老人管理科郑科长向记者讲述了爱心接力的故事。
这些工艺挂饰的制作者因智障或肢残,婴幼儿时就被亲人遗弃,多数人已在福利院生活了10余年甚至20年。由于先天原因,他们年复一年只能依靠工作人员的护理和照顾,生活上可以吃饱穿暖,但精神上没有什么寄托。
老人管理科针对这些特殊群体的个性特征,本着“我劳动,我快乐”的精神,体现“孤而不孤,残而不残”的人生价值,去年初,通过走访调查,并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老人管理科购进了一批工艺挂饰原材料,并邀请手工老师教智障、肢残人员制作工艺挂饰。经过工作人员的积极鼓励、引导和不厌其烦的帮教,原来呆滞或肢残的人竟做出了细活,一件件好看的工艺作品从他们的手中诞生了。看着满桌的彩色挂饰,在场的人都喜上眉梢。
一位姓李的智障“院友”是手工作坊的一员,12岁时她流落我市街头,被一位好心人护送到福利院。当时的她又呆又傻,什么事都不会做。经过福利院护工多年的爱心呵护,特别是通过做串珠子等手工艺挂饰,她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很多,还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性格也变得开朗多了。
来福利院慰问的社会人士看到这些工艺挂饰,很多都自愿购买一些作纪念。老人管理科工作人员也携带工艺挂饰到各有关单位展示,不少单位员工纷纷解囊购买。今年6月的一天,正阳路步行街“小鲨鱼”尼克服饰店钟经理接到福利院张老师的求助后,主动向该院老人管理科了解情况,决定无偿代销产品。郑科长告诉记者,每次销售款返回后,看到特殊人群领到自己的加工费,买了他们心爱的物品,就像过节一样开心!
当天,记者来到钟经理的店铺采访。一到店里,钟经理得知记者的来意,立刻将记者带到专为福利院残障人士设立的爱心专柜前。记者看到,专柜里的产品琳琅满目,而且摆放在柜台最好的位置。钟经理说,我让收银员向每位顾客推荐工艺挂饰。让特殊人群的劳动成果得到社会的认可,是对他们最好的关爱。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