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护士的陪伴下,休养员与志愿者敞开心扉聊天。
 ▲齐声歌唱,犹如一家人。
 ▲与休养员亲密无间的志愿者。
 志愿者与休养员在玩传递呼啦圈的游戏。
他们是来自广西师大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系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都是“80后”和“90后”,他们为精神疾病患者送去欢乐,帮助他们找回健康的精神世界。
9月7日这天,广西师大16名大学生志愿者又一次来到市社会福利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为六区42名休养员提前送上中秋的祝福。
他们很早就开始筹划这个活动了,用所学的社工知识做了一个4页纸的方案,准备了“大风吹”、“呼啦圈”和“解手链”等游戏,还找来秒表计时,与医护人员充了许多气球,把休养区布置得温馨可人,并买来10多种美味糖果作为奖品。他们还想到了如果休养员因突发精神疾病不能参加游戏的备用方案。
当天上午9点,游戏开始,大学生志愿者和休养员们手拉着手,围成一圈。一会儿蹲、一会儿跳、一会儿玩呼啦圈,每个人都玩得开心不已,笑个不停。有位姓林的休养员,精神状态比较好,她对记者说:“自从我住院后,除了家人和医生护士以外,已经很久没有握到这么温暖的手了。这些大学生经常来看我们,跟我们聊天、玩游戏,他们的关心是治好我们病的‘良药’啊!”
梁燕兰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她跟同学们注意到,因为社会上一部分人的歧视,加上休养员自身的自卑心理,使她们不愿意与人交流,害怕别人知道她们的病史,担心别人瞧不起她们,担心她们的后代会受到影响。因此,她们的某些社会交往功能在慢慢退化,这些因素导致她们重新回归社会后难以适应。
“所以我们要帮助她们培养积极主动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的热情,才可能更好地恢复她们的社交能力,增强她们的自我调适能力,早日回归社会,回归家庭。这就是我们经常来陪她们聊天、做游戏期望实现的一个愿望。”梁燕兰握着一位休养员的手,向记者介绍她和同学们的想法。
这些休养员有的来自偏远农村,有的来自市区或外地,她们的家人无法经常来看望她们“每逢佳节备思亲。在中秋节到来前夕,休养员们更需要得到家的温暖和家人的关怀,希望我们的到来能让他们感到节日的快乐和亲人的慰藉。”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