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井内发现的砖头。
 井箍内侧现出深深的勒痕。
昨天,记者在平乐县财政局宿舍的院子里,见到了一口唐朝时期的千年古井。据县文物部门一负责人介绍,这口井应该就是李商隐笔下的“金沙井”。为了保护这一口古井,大楼地基给古井“移步让位”。目前当地文化部门已着手保护。
热心居民锲而不舍寻古井
说到千年古井,不得不说梁师傅。
梁师傅是县财政局的职工,50多岁,因接近退休年龄,空闲时间较多,闲暇之余,就致力于发掘平乐的古迹。
几年前,他听说平乐境内有口唐朝时期的古井。于是查阅相关资料,并走访县内的山山水水,但几年时间过去了,还是没找到。今年初,他在查阅县志的时候发现了蛛丝马迹。
线索来自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桂水春右早,昭州日正西。虎当管道斗,猿上驿楼蹄。绳烂金沙井,松干乳洞梯。乡音殊可骇,仍有醉如泥”。
这是李商隐被贬到昭州(今平乐县)时写的一首诗,时间是公元847年。
诗里写到了六个地名,其中一个就是金沙井。
梁师傅拿出一沓资料,有清朝平乐府的行政图,有相关的佐证资料。经过梁师傅的仔细推敲,最后他确定李商隐写的金沙井就在如今县财政局宿舍内。
大楼给古井“移步让位”
确定了古井的大概位置,梁师傅赶紧跑到财政局宿舍内,因为他知道宿舍附近正在打地基准备建大楼,如果去晚了古井很可能被破坏了。
8月10日,梁师傅来到财政局宿舍内,四处寻找,最后在弄开一大堆土后发现了一个井箍,井箍的内侧发现了被井绳勒出的深深的勒痕。“这不正是印证了‘绳烂金沙井’吗?”梁师傅马上打电话给县文化局,文化局领导赶到后,经过查看,确实为古井。
“真没想到,院子里竟藏着一口千年古井。”平乐县财政局宿舍的住户议论纷纷,因为原来古井已经被泥土全部覆盖,正在施工的工人根本不知道下面有古井,如果再不保护,古井很可能被大楼压住,再也难见天日了。
县文化局相关领导找到施工方老板,老板听了后皱起了眉头,因为他们原来规划打的地基刚好要经过所在古井的位置,怎么办?如果改方案又要花时间,但千年古井是文物必须要保护。权衡再三,老板最后做出让步,再做方案移动地基,不再经过古井。
古井下发现不少砖瓦
昨天,记者见到了这口古井。古井井箍直径约80厘米,高约半米,里面还有清澈的井水,越往下看,井的直径越大。井箍内侧深深的勒痕达2厘米。“不经过上千年的绳勒,不可能有这么深的痕迹”,县文物部门一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他们和梁师傅的交流及现场查看,这口井应该就是李商隐笔下的“金沙井”,经过推断,井的年龄超过1500年。
见记者拍照,现场施工的工人说,他们在井内挖出不少砖瓦,一位工人从土堆里翻出一块砖。砖长约40厘米,宽10多厘米,呈青灰色。同时现场还翻出了一些瓦片和碗的残片,不过瓦片已被推土机推出来的土掩盖了,一时难以找到,工人们说,瓦片长达半米,看起来有些年代了。文物部门目前已将挖出来的东西拿回去做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在现场立起了警示牌,着手保护。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