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教师在网上发的帖子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他称,“做了15年老师的我想告诉大家,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因为现在成绩好的孩子越来越偏向富裕家庭,一时,寒门难处贵子这个话题在网上引起了热议。截至目前,该帖在网上点击率已经达到40多万次。 发帖网友是一所中学老师,他称,近两年学校里的中高考状元,基本家里条件都很好。上个月中考结束,学校有5个孩子上了重点线。他们都来自开跑车、住别墅的家庭。这个月,这几位学生的家长们还商议送孩子去澳洲参加夏令营。“反观我们小时候读书,成绩好和家庭条件基本成反比。班上同学读书好的,家里都很穷。”这位老师感慨,“现在的尖子生,除了家庭教养外,父母都舍得花钱,送各种培训班,甚至请私人家教,成绩都是钱堆出来的。”不出20年,教育的差别越来越大,穷人的孩子要想成绩好,光能吃苦是远远不够的,起跑线已经低了一个级别。 他的观点获得了众多网友的支持。 有网友跟帖说:“良好的教育确实需要大量金钱,胎教要钱,早教班要钱,各种兴趣班要钱。”现在小升初考试比拼的不是学科成绩,而是奥数和英语。这两门就得家长去砸钱上培训班,更别说以后的升学考试了。 十几年前,央视一组关于“知识改变命运”的宣传片打动了无数人,也激励了无数底层家庭的孩子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决心。如今,我们还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吗?这并非说知识无用,而是很多人没有机会去掌握知识。优秀师资被城市超级中学抽走、高校招生政策不断向城市孩子倾斜……知识面狭窄、视野不够开阔的寒门子弟,无法与富裕家庭的子女PK。寒门难出贵子,造成的结果是社会结构的板结,阶层流动的停滞,而且不断进取、向上的精神也会在民间逐渐流失。
新京报的文章提到:据《国家教育督导报告》提供的数字显示,艰苦地区有92.5%的校长反映,35岁以下青年教师流失,其中74.6%的校长反映主要流失的是骨干教师。在这个现实背后,隐藏着多少寒门子弟的无奈、悲观与失望。从幼儿园开始,他们就展开了实力悬殊的闯关,但从求学到升学,从毕业到就职,中间无数道关口,任何一道都可能让他们梦碎。在这个背景下,就不难明白,教育的公平和公正,有着多么沉甸甸的分量。
华西都市报的文章也说到:关注名校中农村学生的比例,便是关注特定社会空间的公平度和开放性。根据人口基数、考虑到寒门子弟上进的蓬勃欲望,清华、北大农村生源不到两成何其诡谲。有些潜在障碍,阻隔了农村学生的深造之路;有不少庸碌之才,藉不公手段“鸠占鹊巢”。在扭曲的规则内,有限的教育机会,未能分配给最合适的学习者。之后,底层个体命运被改写,而真正的人才源头或许会慢慢堵塞、断流,这不能不引起重视。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