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桂林市第56届人才交流大会暨大中专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在桂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472家单位到场设点提供1万多个岗位,而求职者明显比往届减少三成以上。情况表明,就业形势趋向缓和,但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不少人进场是想“跳槽”
记者在现场看到,和往届人才交流大会求职者人山人海相比,今年的求职者明显减少,招聘大厅里,尽管也是人流如织,但显然没有以往那样“人挤人”了。
市人才市场相关人员粗略统计,进场人数估计在1.5万人左右,比往届少三成以上。而进场招聘的用人单位达到472家,提供1万多个岗位,分别比上届增长21%和20%。这显示,随着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就业形势正继续趋好。
记者在随机调查中发现,不少前来寻找工作机会的毕业生,已在春季的人才交流大会找到了东家,此次是来看看是否还有更好的机会以伺机“跳槽”。接受采访的多名高校毕业生均表示,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形势已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都务实地采取了“先就业,后择业”的方式走向社会。
用人观就业观都有变化
记者还发现,今年的就业观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愿意灵活就业的毕业生明显增多,和以往过于看重单位稳定性和单位性质相比,很多求职者更加看重自身的发展。
在问及当公务员还是进企业的问题上,不少受访者认为,公务员虽然工作稳定,薪酬稳定,但毕竟机关事业单位也往往注重个人资历,年轻人显然还要时间来积累才干,才好打通向上发展空间。而在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年轻人容易展现才华,赢取上升空间“如果能进入利于发挥个人才华的企业,更愿意选择企业,而非公务员。”
在招聘人才上,记者留意到,企业的用人观也发生着变化。和往届招聘会强调“要具备工作经验”相比,本次大会上,大多数企业打出了“无需经验”的招牌。一家大型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说,把虽然没有工作经验但基本素养好的人才招进来,更容易融入企业文化,更容易留下来。求职者的可塑性及其内在潜力正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会后反馈统计显示,“招工难”和“就业难”的两难现象依然存在。市人才市场一名负责人分析认为,这与高校培养人才机制和社会需求不够吻合相关。据了解,今年我市有2.3万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依然很大,政府、高校等部门都需要高度重视就业结构性矛盾,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尽力破解两难现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