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里漓江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所在。 海南日报记者宋国强 摄

平安壮寨民居吸引了很多外国游客。范南虹 摄
桂林山水甲天下,海南热岛独一家。
桂林和海南,这两个地方的旅游业,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都在国内优势独特,旅游业在两地社会经济发展中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去年底,两地先后获得国务院批复建设国家旅游综合试验改革区和国际旅游岛,此后,双方组团互相取经学习,旅游业的发展和交流逐步加强。今年9月2日至5日,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举行,我省组团参加。博览会上,有关人士提出:海南可与桂林开展深入的旅游合作,念好两地的“山海经”。
每天早晨,广西桂林市龙胜县平安壮寨70多岁的廖婆婆早早起来,吃完早饭后,她精心穿上壮族服装,带上自家产的红辣椒、干笋、野菌等山货和一张小板凳,来到寨子里一条热闹的街道旁,边打草鞋,边卖干货。一天下来,也有三四十元的收入。
和廖婆婆一样,远在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乡60余岁的黎族老阿伯黄运奇,也是每天早早赶到村子附近的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里,看管景区停车场,每月工资600元,再加上景区每月为60岁以上老人发放的300元养老金,黄运奇感叹生活越来越好了。
对两位老人来说,为游客提供服务不仅仅是他们的工作,是他们的收入来源,更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旅游业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旅游业成为当地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一位旅游专家如是说。
资源互补:
山水海洋 各有千秋
短短三个月内,记者两次到桂林采访,漓江、阳朔、龙脊梯田、黄洛瑶寨等桂林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百看不厌。桂林的山很特别,山不高,却不加铺垫地平地而起,山上树林不多,裸露着青凌凌的石壁,别有一番韵味。澄澈透明的漓江水蜿蜒而来,穿行在座座奇峰之间,更为曼妙的是:这些山水融入桂林城中,形成了“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城中有景、景中有城的奇观。
“桂林自然风光,迥异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会长王健生多次到过桂林,他说桂林旅游的自然资源在于秀美的山水,而海南则是大海和热带雨林。“桂林的山奇峭挺拔,海南的雨林神奇幽深;漓江之水平静柔美,大海则壮阔热烈,这样风格迥异的自然风光,如果连成一条旅游线路,必不会让游客产生厌倦,反而更会刺激游客的美丽感受。”
正是基于截然不同、互为补充的自然美景,近几年来,两地一直在努力探索资源共享的途径。9月2日,海口副市长朱寒松在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提出:海口可和桂林开展深入的旅游合作,念好两地的“山海经”。
桂林市旅游局局长林业江也向海南日报记者表达了对琼桂之间“山海互动”的期盼,他说桂林的自然风光,是以漓江风光和喀斯特地貌为代表的山水景观,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之誉,宜于观光;而海南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热带海滩和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热带雨林,宜于度假休闲、探险。“两地自然风光各有千秋,早在今年2月,桂林就组团到海南考察取经,并先后与海口、三亚签署了旅游合作协议,拟对双方旅游资源整合包装,共享开发成果。”
江水与海洋对接,奇峰与雨林对接,林业江相信这将是一种“核裂变”的效应。
人文各异:
民族奇葩 感动世界
桂林少数民族众多,其文化多样性丰富;海南则是全国独有的黎族世居地。
“桂林有壮、瑶、苗、侗、回等5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75万人,占总人口15.6%,有2个民族自治县和15个民族乡。”林业江说,桂林集聚和沉淀的极具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的民族文化,使桂林旅游变得更加神奇和富有吸引力。
为了在旅游中突出民族文化,桂林深度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不仅提倡当地少数民族在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保存自己的民风民俗,更是有组织地深入挖掘桂剧、彩调、曲艺、民族歌舞等桂林民族民俗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打造培育了《印象刘三姐》《龙脊魂》《大儒还乡》等高品位、高档次的文化旅游精品。”林业江说,在桂林,游客可以边看演出边喝油茶、边吃米粉,感同身受地融入桂林的民族文化与生活中。
在桂林,记者深深感受到,民族文化对世界的感动。旅博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都对桂林奇异的民风民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黄洛瑶寨,主办方特意安排了红瑶族的婚嫁风俗表演,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执行主席马修·法维拉自告奋勇上台扮演新郎,按照红瑶的风俗,他用脚轻踩相中的姑娘,接下来的环节是对情歌、行婚礼、进洞房,进洞房之前,新郎必须背着新娘绕寨子三圈,高大的马修·法维拉背着小巧的红瑶新娘象征性地在游客周围走了一圈,引发阵阵快乐地大笑,游客们还纷纷争抢“婚礼”上现舂的糍粑。
海南的民族文化也毫不逊色,成功申报世遗的黎锦,还有船形屋、竹竿舞、黎族八音、三色饭、黎苗“三月三”等,独具魅力。今年初,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的总裁让·克劳德·鲍姆加藤考察海南时,也曾对海南日报记者强调:“游客们需要的是独一无二的体验,所以海南要提供自己的东西。比如海南有少数民族,有自己的历史,他们的民居非常有特色,海南以前还修建了许多有南洋风格的居所,它们可以化身为旅店、餐馆、博物馆,增加旅游的文化内涵。”
在旅游发展中,海南也越来越重视突出自己的民族文化,希望用民族文化提升旅游品位,丰富旅游内涵。各市县充分挖掘本土民族文化,并在这些基础上举办了各种节庆活动,以吸引游客,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有不少已经形成了品牌,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在“三月三”民族节日习俗上举办的“嬉水节”,儋州的中秋调声节,临高的乡土文化节、渔民节,万宁的文灯节等等。
市场共享:
通道连接 实现“突围”
“我们有优美的自然风光,魅力独特的民族文化,在旅游发展上,桂林和海南有共同的目标,客源市场也可以共享。”林业江说,桂林和海南两地部分旅游企业,已先知先觉,用实际行动开拓客源市场。如南方航空,就与桂林和三亚共同打造了“桂林———三亚·中国冬春旅游国际新品牌”,并向欧美澳及东亚、中亚和中东地区推广。
海南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在旅游综合改革方面已经初步构建了“一省一岛一市”的格局,“一省”是指云南省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发展试验区,“一岛”是指海南国际旅游岛,“一市”则是指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
“海口有一家旅行社,专门开发了海口到桂林的旅游专列。海口的市民可以到桂林看秀美的山水,我想桂林人民也会有兴趣来海口体验海洋风情。这种旅游资源的差异和互补性,为两市旅游合作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朱寒松说,共同的发展机遇下,将促使两座城市不断创新旅游线路,更新旅游产品,充分整合山水、海洋自然资源,提升竞争力。
“在国内,桂林处于中国华南、西南、华中旅游网络的衔接点,区位优势显著;国际上,也是东盟以及环北部湾经济圈的核心位置所在。”林业江认为,海南可和桂林联手打造区域旅游圈,进一步加强合作,做到资源共享、线路共享、客源共享。
“海南和桂林都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海南地处南海,且是东南亚的桥头堡。”王健生告诉记者,海南和桂林完全可以互相利用这种区位优势,打开一个旅游通道,中国内地的游客可以通过桂林到达海南,而东南亚的游客可以通过海南到达广西,在一条旅游线路上,体会截然不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林业江说,桂林和海南一样,在旅游发展上走过不少弯路,有过沉痛的教训,比如旅游市场的恶性竞争,管理不善、零负团费等等,这些都一度让拥有良好旅游资源的两地陷入尴尬之境。他建议,两地共同精心设计一条旅游资源与文化互补的精品路线,在以改善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桂林-海南”旅游航线,将其打造成为国际黄金旅游线路,共同开拓海外市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产业合作。
可喜的是,我们从桂林分别与海口、三亚签署的旅游合作协议中看到,三方相互约定今后在合作机制建立、航线培育、资源整合包装、联合促销、信息交流等多方面加强合作,打破地区封锁,促进旅游市场开放,共同推广两市“一程多站”式旅游线路服务,促进旅游业共同发展。
相信,假以时日,同为建设中国旅游改革试验区而奋斗的桂林和海南能实现旅游“突围”,为全国旅游业发展探索出可资借鉴、推广的经验、模式,为世界各地游客奉献旅游精品,为当地人民创造幸福生活。
更多资讯http://www.citsg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