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宁8月13日电(记者 黄瑞 林艳华 黄艳梅)第五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8月13日上午在中国广西南宁闭幕。会议认为,泛北合作已经成为中国—东盟全面合作的新亮点,各方就推进南宁—新加坡经济通道建设、加快产业发展和航运、港口、物流合作等形成系列共识。论坛发布推进“南宁—新加坡经济通道”建设联合倡议。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武在闭幕式上说,5年来,泛北
合作务实推进、创新发展,已成为中国—东盟合作新平台;泛北合作联合专家组成立以来开展有效工作,通过《关于加快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行动建议》;泛北合作中方秘书处已经挂牌成立,成功召开泛北智库峰会。以贸易、产业、交通和港口物流为重点的合作不断深入,连接泛北各方的铁路已经初步实现对接,公路网络正在加快建设,泛北部湾港口合作日益加深,航空合作日益密切。
陈武表示,泛北合作是中国—东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在中国—东盟自贸区中率先受益。2009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2130亿美元。其中,中国与东盟泛北国家的贸易额达2084亿美元,占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的97.8%。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最前沿的广西,2009年与东盟泛北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占广西与东盟贸易总额的99.33%。
陈武说,泛北合作已经成为中国—东盟全面合作的新亮点,符合泛北各方的根本利益,符合当今世界互利共赢、和平发展的潮流。
第五届“泛北”论坛围绕“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主题,举办北部湾对话世界500强活动,共同探讨北部湾投资发展路径。与会代表认为,泛北区域各方具有良好的地缘经济关系,存在着生产要素的互补性、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和产业结构的梯度性,具备区域经济合作的现实基础。
港航物流合作成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新亮点。与会代表认为,中国与东盟90%以上的贸易集中在泛北国家,大部分贸易都是通过泛北部湾海域港口来完成,“加强港航物流合作,共建海上国际大通道”是加强泛北合作的战略重点之一。本届论坛上,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与中国海口港、广州港以及新加坡万邦航运公司、泰国RCL宏海箱运公司、柬埔寨西哈努克港、新加坡裕廊港等签订合作协议或缔结友好港,泛北合作务实推进。
更多资讯请登录http://www.citsgl.com
|
南宁 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位于广西西南部,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毗邻,是红豆的故乡,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边陲古城,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古称邕州。 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和睦相处的现代化城市。2003年,南宁市重新划分行政区划。全市辖五城区和七个县,分别是城北、新城、兴宁、永新、江南五城区,武鸣、邕宁、横县、马山、宾阳、隆安、上林七个县,总面积22626.95平方公里,居住着壮、苗、回、瑶等36个少数民族,总人口为620.12万人,其中,市区人口为140.39万人。 南宁,地理位置优越的中心之城。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之际,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区域和外商投资的新热点。 南宁,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开放之城。积极抓住机遇,不断提高开放意识,合理利用有效资源。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1.5%。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呈现全面发展态势;工业经济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转换经营机制,经济运行质量提高;三产发展日益活跃,产生了以旅游、房产、会展、餐饮等为主的新经济增长点;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来自美国、德国、泰国、台湾、香港等近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商到南宁投资发展,外资投向范围涉及制造业、房地产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南宁,环境优美适合人类居住的绿色之城。南宁市十分重视环境建设,全面启动城市建设“136”重点工程,进一步加强完善区域综合性核心城市的功能。到2002年底,城市空气质量位于国内省会城市前列,南宁市建成区园林绿地总面积为3580公顷,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为38.78%和9.51平方米。 南宁,民族欢乐活力动感的文化之城。南宁是以壮族为主,聚居着壮、汉、苗、瑶等36个民族,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交流,民族文化缤纷灿烂,民俗活动多姿多彩。每年一届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吸引世界各国众多的艺术家、表演团体和商贾名流参加,壮乡人民以歌会友、以歌传情,充分展示歌的海洋,舞的故乡的无限魅力。南宁旅游资源丰富,北连桂林,南接北海,构成了广西的黄金旅游带。壮丽的边关风采、浪漫的海滩风貌、迷人的异国情调,星罗棋布的灵山秀水,古朴悠远的古迹故址……山、水、人、情构成南宁多层次的旅游景观。 为创造良好的投资、生活环境,南宁市依托资源和环境优势,加强城市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增强城市竞争能力和聚集力,努力把南宁建成为西南地区最具经济活力和开发潜能的中心城市。 绿城南宁是美丽的,南宁人是勤劳勇敢的,南宁和南宁人将以大胆创新、开拓务实的行动告诉世界她的年轻和开放。
南宁又叫绿城、凤凰城、五象城,分别因市内有凤凰岭、五象岭而得名。南宁市花为朱槿,市树为扁桃。现辖兴宁区、江南区、青秀区、西乡塘区、邕宁区、良庆区6个城区和武鸣县、横县、宾阳县、上林县、马山县、隆安县6个县,总人口671.89万人,总面积2229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6479平方公里。
在古代,南宁属于百越领地。秦始皇统一岭南地区后,南宁属于桂林郡。西汉时期,汉武帝又将它置于玉林郡管辖。东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置大兴郡,以南宁为郡治所在地,南宁建制从此开始,至今已有1600多年。唐朝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一说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唐太宗将该地命名为邕州,设邕州下都督府,这就是南宁简称“邕”的由来。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起,邕城人民开展修城墙、建城楼、挖城壕等浩大工程,城区轮廓大体呈椭圆状,南北稍长,东西较窄,古有“直城三里七,横城七里三”的说法。元朝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元朝政府将邕州路改为南宁路,取其南疆安宁之意,“南宁”由此得名。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南宁市成为自治区首府至今。南宁市是一座历史悠久、风光旖旎、充满诗情画意的南国名城,可谓是"半城绿树半城楼",有花园城市的盛誉。她处处绿叶婆娑,满目青翠,槟榔、棕榈等亚热带风景树,遍植街头、公园、城里和城外。这些乔木的果实与菠萝、香蕉、荔枝、龙眼等南国佳果,给南宁带来了芳馨的四季。山、河、湖、溪、绿树鲜花与林立的高楼、繁华的街景交相辉映,构成了富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园林风貌特色,被中外游客盛誉为中国的“绿都”。自2004年起,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每年10月,中国和东盟十国领导人相聚中国南宁,共商大计。
以南宁为中心的旅游则充满了南国风光和少数民族风情:具有亚热带风光的水上公园南湖公园;俯看古今的人民公园;满载着民族风情的民族文物苑;常年苍翠的青秀山风区;犹如一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首府的大地上的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拥有春之岚、冬之雪、秋之云胜景,被誉为壮族圣山的大明山;被誉为天然游泳池的泉水湖灵水和令人神往的德天风景区以及那里披着神秘面纱的边关风情。世代聚居着在这里的壮、汉、苗、瑶、侗、仫佬族等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悠扬的民歌、丰富的民族节日、可游可居的壮乡瑶村苗寨,都强烈地吸引着人们。因与越南毗邻,使南宁成为越南旅游必经之地,走过南宁,就能领略到异域的风土人情。 园林绿化 南宁是十分重视环境生态建设与人和谐发展的城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进入全国前列,拥有优美的“一湖一山一水”的绿色风景线,市民生活安然舒适。一湖是南湖风景区,是南宁的“绿心”;一山是青秀山风景区,是南宁的“绿肺”;一水是穿城而过的邕江河流,是南宁的“绿脉”。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8平方米,园林绿化在全国居领先水平。 对外交往 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使南宁与外界在经贸、科技、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合作、对话和交流得到不断加强。近年,南宁市先后与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日本、越南、尼日尔、巴西等多个国家的城市开展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的友好往来活动。近年吸引来自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著名企业落户南宁,来自东盟、香港、台湾、维尔京群岛等国家和地区的人才和资金注入市场,与全国各地的大中型企业建立经贸合作关系,展开横向经济协作。 城市荣誉 荣获“联合国(迪拜)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全国生态环境建设十佳城市”、首届“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园林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全国卫生城”、“全国环境整治优秀城市”等称号。
南宁位于中国广西中南部,面向东南亚,东邻粤、港、澳,南临北部湾,背靠大西南,是中国西南经济圈、华南沿海经济圈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三大经济圈的交通枢纽中心,是中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首府城市,具有双向沟通中国和东盟的区位优势。目前,南宁已形成与东盟国家陆海空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有着可沟通联系全国各大城市以及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先进通讯网络。铁路运输有粤桂线、南昆线、湘桂线、南防线等,纵横贯通,可直达国内各大中城市,并与越南北南统一铁路连接,进而与正在修建的泛亚铁路联网,经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直达新加坡。航空运输已开辟多条国际、国内航线,可直飞香港、越南、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南宁—河内只需飞行半小时,南宁—曼谷航线是中国通往泰国最便捷的航线。公路四通八达,与全国各省区和广西各地市相连接。全国最长的省内高速公路可由南宁直达桂林、北海、柳州、钦州,在建的全国重点高速公路重庆—湛江、衡阳—昆明都将经过南宁,南宁至广州、梧州、崇左、友谊关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全市客运线路可辐射广东、四川、浙江、贵州、湖南、福建、云南等省市及直达香港。水路运输穿越邕江下行可直达广州、珠海、香港、澳门,上行可通百色、龙州等地。 南宁的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建国以来,一直追求和谐发展,以人为本,郭沫若先生曾在南宁留下“半城绿树半城楼”的诗句。自实施城市建设“136”重点工程以来,以营造优美舒适、最适合人居条件的园林绿化、生态环境为基础,开展规划有序的城市建设。目前,宽广笔直、绿化美丽的外环高速和快速环道已投入使用,改扩建市内多条交通主干道和美化亮化大小街道同步进行,建成南湖名树博览园、民生广场、民歌广场、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等一批富有城市特点的标志性建筑及公共设施。全市园林绿化居全国前列,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8平方米。先后成为国家卫生城、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2000年更成为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的最高范例,2002年荣获了首届“中国人居环境奖”,成为中国最适合人类居住的五个城市之一。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服务功能也正逐步加强和完善。为市民提供安全有效的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了全国第一家城市应急联动中心;拥有现代先进的邮政通讯网络和安全高效的金融保险服务体系;水电资源供应充足;城市公交开通多条路线,涵盖市区、旅游景区;出租车出行快捷方便。 南宁,中国南方美丽之城,清新灵秀、风情独特、充满着现代气息。南宁和南宁人将以大胆创新、开拓务实的行动,迎接新的挑战,积极创造最适合人类居住和发展的条件,一步一步迈向美好的明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