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市有效应对全国性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严峻挑战,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调整并举,稳中提质,产业转型升级凸显新成果。
服务业对桂林地方财税贡献率超六成
目前全国已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取代工业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而我市作为典型的旅游城市,三产比重低于二产,产业结构仍是“二三一”格局。但在过去的一年,我市第三产业发展已呈现勃勃生机,有了新提升,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0.0%,对地方税收贡献率达64.0%,新增达到一定规模的服务企业80家,位居全区前列。
随着湘桂高铁、贵广高铁先后开通,桂林成为西南中南重要的交通枢纽,高铁时代带来发展的黄金时期,给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发展带来更大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
去年,一大批重大商旅产业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对我市发展已经产生并将持续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大型知名商业综合体建设开历史先河,桂林高新万达广场项目顺利封顶;华润万象城、海吉星食尚港项目启动建设;万福休闲广场项目即将试营业;国际商贸城项目建设完成。一批文化、旅游及服务业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新加坡著名酒店品牌悦榕庄阳朔度假酒店建成营业;桂林保利文化产业园项目、瑞盛旅游休闲世界、信和信·桂林国际智慧健康旅游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
此外,我市积极应对政策性因素的影响,推出和落实了促进健康养生、房地产等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服务标准的建设,开展了第一批18家星级米粉店的评定工作;以国家信息中心开展信息规划、产业、惠民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培育动漫、电商等服务业新业态,力港网络科技公司入选第六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消费成为新热点,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
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大关
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去年,我市加大对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注:2013年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1917.11亿元)大关,其中,电子信息、医药及生物制品、先进装备制造、健康生态食品四大重点产业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百强企业对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6.6%。
一批重大项目去年相继开工、竣工投产。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桂林34所年产光通信设备1万端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桂林溢达纺织有限公司九美桥时尚园、桂林啄木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套口腔医疗器械项目(一期)等重点项目开工;桂林君泰福电气有限公司光伏发电及并网电气装备研发及商业化、桂林福达集团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发动机曲轴建设等重大项目竣工试生产。
漓泉、三金、立白三家企业,获批成为首批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数量居全区第一。桂林产业结构调整迈出了新的步伐。
休闲观光农业走在全国前列
近日,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下发《关于公布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的通知》,龙胜各族自治县获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龙胜成为继阳朔、恭城、灌阳、灵川后我市第五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014年,我市围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全国休闲农业星级企业评定,中国休闲农业精品线路,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创建等工作为抓手,休闲农业快速发展,在全区乃至全国处于领先水平。阳朔县百里新村休闲农业示范区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龙胜龙脊梯田系统被认定为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灌阳县小龙村入选“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灵川县银杏景观、灌阳县大仁村梨花景观入选“中国美丽田园”。
目前,全市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5个,国家和自治区级农业旅游示范点47个(其中国家级11个),自治区级四星、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农家乐等位居全区首位。休闲农业从业户数达到了4万多户,乡村旅游收入增长超过两成。
过去一年,我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粮食、蔬菜、肉类产量稳定增长,水果种植面积、总产量等指标继续高居全区第一。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启动建设,全市4个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基本建成。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