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折绵长的湄公河,使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成为“共饮一江水”的近邻;广阔湛蓝的北部湾,将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文莱紧紧挽在一起。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下,在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舞台上,中国和东盟10国以合作诠释共赢,合作共赢之路越走越宽广。
双边合作的新舞台
中国-东盟博览会增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友好互信,深化了双边的互利合作,得到了各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成为除每年举行的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外,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对话沟通的又一新渠道,也是惟一定期在中方举办的中国与东盟间的高规格交流活动。
每年,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高规格出席博览会。9届博览会,共有46位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1760多位部长级贵宾出席。博览会期间中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通过会谈、会见,就深化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快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达成重要共识。各国领导人、代表团团长共同出席博览会开幕式,共同巡视展馆,表达共筑合作平台、共同合作发展的愿望和决心。
从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始,设立了主题国机制。该机制已经成为东盟国家展示新形象、拓展新商机的绝佳舞台,文莱、柬埔寨、老挝、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依次出任主题国,每届主题国由该国领导人率团出席。借助这一舞台,东盟国家进一步深化了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加强了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
每届博览会精心安排系列中国与东盟政商高端对话活动,包括东盟国家领导人与中国地方政府领导、企业家的会见、对话,中国有关部委领导、各省市领导与东盟企业家的会见、交流等。通过这些活动为政商交流搭建平台,让企业及时掌握经济发展风向标,在更高层次开展贸易和投资合作,满足企业在战略层面的需求,从政府层面推动和服务了许多项目的落实,为双方经贸合作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和机制保障。
各省区市对接东盟的新桥梁
中国-东盟博览会作为一个国家级、国际性的经贸交流盛会,不但让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更加密切,也为国内各省区市架设了与东盟友好交流、经贸合作的桥梁。
通过博览会,东道主广西与各方开展了更加务实的合作。第9届博览会,广西有关领导分别与东盟国家领导人、各国代表团、友好城市代表团等举行了15场会见,就共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共同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等次区域合作、促进自贸区发展等问题,达成了广泛共识。
博览会各项工作进一步机制化,使各省区市与东盟的合作更有保障。博览会期间举行中国各省区市与东盟国家部长、政府官员的座谈会、各省区市推介会等政商高端对接活动,使各省区市与东盟的合作更有实效。
许多省区市把中国-东盟博览会列为重点支持展会,对参展参会的企业给予资金上的扶持,在博览会上集中本地区优质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展示,并举办一系列推介会,取得良好成效。上海、江苏、浙江、重庆、厦门、天津等省市政府还成为博览会特别合作单位。
东盟共享成果的新平台
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办会过程中始终遵循11国共同主办、反映11国的共同需求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的原则,赢得了东盟各国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
泰国总理英拉明确表态将出席第10届博览会,表示泰方特别看重广西在东盟与中国合作大通道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愿与广西进一步密切沟通联系,加强友好合作。
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强调马方将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确保本届博览会取得成功,同时表示马方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建设,全力推动马中关丹产业园区的发展。
博览会自第二届开始设置“魅力之城”专题以来,使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共识,从国家层面推进到了城市层面。9届博览会共展示了92个“魅力之城”,为中国与东盟城市之间的交流合作、为各国城市快速提升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搭建了直接的平台。
博览会成为东盟扩大对中国出口和招商引资的便捷通道,东盟企业通过博览会平台取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东盟企业对博览会展位需求量持续扩大,参展规模稳步上升,经贸成效连年增长,前9届博览会东盟国家使用展位数达9460个。
博览会不仅仅是主办方中国与东盟10国的盛会,而且是一个以10+1为依托,面向全球开放的国际大平台。历届博览会都邀请区域外的国家和地区企业参会。世界银行、联合国贸发会议、联合工发组织等国际负责人均出席博览会。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商协会和企业到会采购或参展。博览会期间举办亚欧会议投资促进机构圆桌会议等一系列推介活动,促进了中国和东盟同世界其他经济体的交流合作,为国际和多边合作框架下深化经贸合作提供了平台。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