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县车田瑶族乡人民法庭的三名司法者,常年扎根基层,以巡回办案的方式在大山深处辛勤地播撒着法律的阳光,用耐心细致的工作化解乡里乡亲的矛盾,打开群众的心结,浇灌出苗乡瑶寨的和谐之花。 一名法官、一名书记员、一名法警,资源县人民法院车田法庭只有三个人,却管辖着车田、两水、河口三个少数民族乡的基层审判、执行工作。这里属于高山地区,许多村寨至今还未通上公路,乡里乡亲间如果有点纠纷想找法院评理,需要翻山越岭,长途奔波。于是,车田法庭转“等群众上门找法官”为“法院主动进村为群众”,这样的转变可不轻松,彭诚法官他们有时为了办好一个案件,往往要反反复复地走上几十里山路。今天,他们的任务是到两水苗族乡和坪村调解一起纠纷。 资源县人民法院车田法庭 庭长 彭诚:“到现场需要50分钟,路程有18公里左右,因为路面坎坷不平,路程弯来弯去的,(那今天处理的是什么案子啊?)今天处理的是一起双方当事人积怨有十多年的一起相邻关系纠纷。” 沿着盘山公路行驶近一个小时,我们到达目的地。村里的庭审现场,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倒是很像中间人在从中调处矛盾。车田法庭这次要办理的这起纠纷案,原被告双方是叔侄关系,侄子因为叔叔种植的竹子对自己房屋通风采光造成影响而对簿公堂。 资源县两水苗族乡和坪村茶坪凼 村民 原告唐高元妻子:“前天晚上下大雨刮大风,把我们的瓦片全部刮了下来,砸成碎片,希望就把这些竹子砍了,把那些影响房屋的树全部砍掉。” 资源县两水苗族乡和坪村茶坪凼 村民 被告 吴文态:“(原告现居住的房屋)那原先是我们家的自留山,就是他在建房子的时候就换给他。所以说这我有理的,因为那竹子全部在我的管理园之内。” 双方各执一词,似乎都有道理,让我们在现场旁听的记者失去了判断,彭诚法官说,如果没有丰富的基层审判经验和足够的法律知识,旁听者观点被双方当事人左右,那是很正常的事。 资源县人民法院车田法庭 庭长 彭诚:“双方当事人各执一词,只捡对自己有利的说,不利的就不说。” 好在彭诚经验丰富,而且对这个案件已经好几次进到村里调查取证,他的心中已经有了一杆秤。 资源县人民法院车田法庭 庭长 彭诚:“法官就要从他们这个程序中找出事情的真相,这个是最难的。” 对于这起案件,彭诚他们之前已经做过三次现场调解,所以当天庭审时,双方都表现得十分平静,但言辞虽不激烈,却始终因为砍伐竹子造成的赔偿金额无法达成和解。庭审陷入僵局。这个时候,如果彭诚只是简单的作出判决,那么,乡里乡亲们不会信服,他们的关系不仅不会因此而融洽,反而会更加紧张。法官需要做的,是不断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哪怕是婆婆妈妈,也是必要的。 资源县人民法院车田法庭 庭长 彭诚:“耐心细致地做工作,能够让老百姓感到法官可亲可敬,首先从心理上缩短距离,找到双方纠结所在,能够把握案件事实。” 再次的不懈努力,终于有了结果,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原告当场兑现被告竹子补偿款600元,被告也将自己对原告房屋有危害的竹子砍掉,叔侄双方重新握手言和。 资源县两水苗族乡和坪村茶坪凼 村民 原告 唐高元:“彭庭长他们来了两三次,来我们这里搞清楚了,做思想工作,我对他们的工作很满意。” 一次大山深处的庭审,一种化解矛盾的调解,让旁听的记者对基层法庭有了新的认识。彭诚告诉我们,自2004年以来,他们车田法庭每年办理的案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通过巡回审理和就地办案方式的审理办结的,而最近五年,基层纠纷案件在他们的调解下,当事人主动撤诉的案件占到了90%以上,在法律面前,基层法庭已经不仅仅是辨是非,讲道理的场所,也是基层和谐之花的浇灌者。 资源县人民法院 院长 石玉碧:“巡回法庭已经成为我们资源县山区法庭主要的常态化的办案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将法律送进苗乡瑶寨,能就地解决纠纷,现场化解矛盾,减轻了老百姓的诉累。”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