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决定,同意我市申报第二期“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11月,兴安县灵渠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意味着可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迈出了关键一步。
有关桂林喀斯特、灵渠“申遗”的话题在本次政协会议上引起了委员们的关注,他们建议积极推进桂林喀斯特、灵渠申遗,丰富桂林旅游新内涵,使它们成为桂林新的响当当的“地球的名片”。
喀斯特“申遗”应提上议程
长期关注桂林喀斯特“申遗”的周海委员说,早在1993年,桂林就开始进行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并于1998年正式被列入中国申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2006年,建设部确定桂林为中国申报“中国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但都因各种原因,桂林两次错过了申报。
“桂林错过申报第一期‘中国南方喀斯特’是个遗憾。”周海说,桂林的喀斯特峰林地貌是“中国南方喀斯特”系列的重要地貌形态之一,具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地位,少了桂林的“中国南方喀斯特”是不完整的。
周海认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桂林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桂林喀斯特“申遗”迎来最好时机。他建议,桂林要牢牢把握机遇,将“申遗”提上议事日程,并积极开展申报工作,力争申遗取得圆满成功。
灵渠“申遗”应形成合力
“世界遗产被称为‘地球的名片’,是所在国家的荣誉和自豪。”一直参与灵渠“申遗”工作的农军委员认为,应积极推进灵渠“申遗”,丰富桂林旅游新内涵,让它成为桂林新的一张响当当的“地球的名片”。
农军说,灵渠“申遗”文本及规划纲要已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的现场考察和书面评估,于2012年11月17日正式通过,成为了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13个名额中的其中一员,并预计于2016年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申报。“但我们还面临诸多的困难。”农军坦言,“申遗”还存在基础工作准备不足、环境整治难度较大、维护资金严重不足、专业人才稀缺、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
农军说,光靠兴安一个县的努力远远不够,迫切需要桂林市、自治区以及国家有关政策的优先考虑和重点扶持。
农军建议,应对“申遗”工作进行更全面的统筹,成立区、市、县三级对应的工作机构,有效统筹行业专家、各级各部门的资源,形成合力,全方位展开“申遗”相关工作。此外,应将“申遗”工作进一步细化和分解。一方面,制定出具体措施,将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和量化,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要拟出详细工作计划,以2016年为终点,将各项工作进行时间倒排,确保“申遗”工作逐项逐步实施并有效完成。
桂林会议旅游网转 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