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年终,平乐县沙子镇保安村保安小学经审核被纳入“3元计划”受助学校范围,这里的孩子们的免费午餐指日可待。
平乐县保安村在阳朔、恭城、平乐三地交界点,要到学校,得乘坐桂林至恭城的长途班车,在治平小学下车,然后再转三轮车之类的交通工具进学校。
和“3元计划”之前资助的很多学校一样,保安小学被群山环绕,山路盘旋着进村。所幸,保安村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道路虽然有些坑洼颠簸,一般的车辆倒还可通行。
从治平小学到保安小学大约需要40分钟的车程,学校就在路边,校园很大,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操场,更别说体育器材。学校有一栋很老的教学楼,学校一、二年级共有40个学生,分散在两处还可以上课的教室里。
学校负责人刘万勤告诉记者,来这里读书的孩子们来自周围11个自然村,最远的要走将近1个小时的山路。孩子们以前都带饭来学校吃午餐,夏天时,带来的午饭容易馊,冬天时,吃了冷饭又容易闹肚子。看到这种情况,老师和家长们都很着急。刚开始,学校仅有的3个老师轮流抽时间帮孩子们热饭。2010年秋季开学时,有家长提议每月出50元伙食费,请老师们帮着在简陋的厨房里为孩子们做饭。
刘万勤说,大多孩子的家长都务农,每个月50元的伙食费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很多家长都是月底才能结账,有的家庭实在太困难交不出来,这时,老师们就只能自己为孩子垫钱了。为保证孩子们的营养,老师们还在学校开辟了两块菜地,自己种些菜补贴孩子们的伙食。即使这样,保障孩子们的午餐仍是很勉强,“菜总是很少,有时只能让孩子们多吃饭,毕竟那是热饭。”刘万勤说。
自从看到“3元计划”活动后,刘万勤和老师们就一直期盼着免费午餐也能来到自己的学校里,让孩子们的午餐吃得好些也吃得正常些。当记者来到学校实地考察时,刘万勤很激动,拉着记者去看他晒在院子里的一些荷包豆,“你看,这是我们老师自己种的豆子,刚晒好,准备留着给孩子们做菜的,你们来了就更好了,我们种的那些豆子、青菜也一样可以给孩子们做菜。”
“3元计划”组委会决定,下周,就帮助保安小学启动他们接下去一年的免费午餐。由于“3元计划”资助一所学校免费午餐的程序比较严格,工作也很繁杂,以及募集社会爱心捐款等因素,资助学校只能一所接一所地进行。所以,保安小学的开餐虽然落到了学期末,但他们却不会是“3元计划”的末班车。有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3元计划”会继续前行。
桂林会议旅游网转 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