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市是北部湾著名的旅游城市,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北海经历了发展的挫折,曾使这个城市名声大躁。现如今,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北海市163万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从低谷中艰难爬坡,重铸北海崭新形象。
9月18日至19日,应北海市委宣传部、北海市委外宣办的邀约,桂林生活网和人民网、新华网等18家区内外知名网络媒体同行,一同探索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
发展经济 奠定坚实基础
据介绍,从2009年到2012年,在不到四年时间内,北海市抢抓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政策机遇,借助中电产业园、中石化北海炼化和诚德新材料等一批龙头项目的建成投产,奠定了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临港新材料三个重点产业的基础,已彻底改变了北海一直以来缺乏产业支撑的历史。2012年上半年,北海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四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全广西第一。此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等各项指标均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
建设民生 提高生活质量
据统计,2009年至2011年,北海市财政资金投向民生领域累计达200.44亿元,约占3年全市财政支出总数的79.74%。从2008年到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89元增加到18656元、年均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309元增加到6248元,年均增长13.9%。北海市还将筹措16.4亿元,办好社保、卫生、教育、强基、安居、农补等11项惠民工程。
搭台文化 深化城市内涵
2010年11月,北海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举成功。2011年,北海与广州、漳州、泉州、宁波、扬州、蓬莱等6城市在浙江宁波共同签署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行动纲领》,迈出了联合申遗的关键性一步。同年,北海市创编的大型历史舞剧《碧海丝路》在马来西亚、斯里兰卡演出获得极大成功。北海市还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文化逐渐成为推动北海三年跨越发展工程的强大动力。
侧重旅游 打造著名品牌
亚热带的北海生态环境优良,拥有银滩、涠洲岛、星岛湖和山口红树林等众多国家级的旅游资源,空气质量在全国重点监测城市中一直名列前茅,有“中国最大城市氧吧”的美誉。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城市”等,2009年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0年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
桂林会议旅游网转 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