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家胜在阳桥头弹唱自己的原创作品。
 “树根组合”的表演吸引了众多路人。
 昨天下起了大雨,阳桥上行人匆匆,往日热闹的“舞台”沉寂了。
如今阳桥头上的风景,不止是日月塔和玻璃桥,还有优美的小提琴演奏、电吉他摇滚乐、激情澎湃的歌曲《光辉岁月》……这些表演,吸引了许多路人驻足欣赏,人们称表演者为街头艺人。
“旭日阳刚”、“西单女孩”都是从街头、地铁走出来的,他们无疑是街头艺人中的幸运儿。走近桂林街头的这些艺人,我们发现他们心中的梦是“丰满”的,却因现实的“瘦弱”而遭遇过曲折,他们与一般的乞讨者不同,我们更愿意叫他们为追梦者。
他们的梦想是什么?又面对着怎样的现实?
吴家胜的音乐梦:“我想在新专辑里为桂林写歌”
几番挣扎,几番取舍,冲破现实成就梦想
11、25、900,这3个数字分别代表了街头歌手吴家胜的从业时间、新专辑的单价以及专辑目前的销量。这些数字放在专业歌手身上,未免“小儿科”,可对一个街头歌手来说,却来之不易。
今年春节期间才登上阳桥“驻唱”的吴家胜,其实是一名来自永福的“老”街头歌手。11年间,他走过许多地方,柳州、南宁、广州、深圳、杭州、三亚……如今,他依然带着一把吉他,一个音箱,一支麦克风,与众不同的,还有一张售价25元的个人专辑——— 这是他2011年3月用自己多年积攒下的钱,自费录制的第一张原创专辑,专辑名为《千年前的一滴泪》,目前售出900多张。放眼桂林街头,这样的歌手他算是第一个。
成为街头歌手之前,吴家胜做过厨师,当过童装店老板,那时的收入远远比在街头唱歌可观。梦想源于一次意外。他在柳州当厨师时,经常有歌手来他工作的饭店演出,在一名歌手的鼓励下,吴家胜意外登台献唱,这一唱,让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
2001年,开始跟一名流浪歌手学唱歌,2006年,他结束手中的生意,从深圳起步,步入“全职”流浪歌手生涯,他说:“我还是想没有任何牵绊好好地唱歌。”除了唱歌,他还自己创作歌曲。
吴家胜目前住在八里街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出租房,每月租金200元,每月其他开支大概八百元。吴家胜说,每个月他唱歌能挣3000元左右,除去日常开支,他还能攒下一部分钱,除了寄一部分给身在农村的父母外,他还要为自己的第二张专辑积累资金。“压力依然不小,我第一张专辑总共花了6万元,现在只收回差不多2万元,入不敷出。”
但谈到未来,吴家胜的眼中依然憧憬,因为专辑承载了他的梦想:“我的第二张专辑要拍MV,我很喜欢桂林,我还想为桂林写一首歌。”
对于吴家胜的梦想,他的家人并不十分支持,认为他是“做白日梦”。吴家胜却坚定而坦然:“我没有想过能像旭日阳刚、西单女孩那样一夜爆红,但我会一直坚持,用心唱好每一首歌,我不想给自己留下遗憾。”
需要打零工的无名乐队:“天气不好就得收工,收入无法保证”
他们相聚在阳桥,希望从阳桥起飞
阳桥头有一支暂无名称的乐队,他们无名,却挺有人气,“登台”不久便引来粉丝无数。
乐队由两个小伙子和一个姑娘组成,他们于路途中相遇,彼此视为知己,成为“组合”:
阿祝,面庞消瘦,声音温柔又略带沙哑,喜欢戴一顶深色鸭舌帽。他来自南宁农村,如今已过而立之年。他从小怀抱对音乐的热爱,16岁时开始了流浪之旅,10多年的时间里,他走南闯北,到过北京、上海、重庆、成都、昆明等地,在桂林“驻唱”已经一年多了;
阿霖是乐队里唯一一名女成员,她留着卷曲的长发,戴着爵士帽,声音“沙沙”的,很有磁性。她是平乐县人,曾在深圳学习化妆,4个月前,与阿祝一起组建了乐队;
阿才,乐队里的新成员,他来自贵港,只有一条腿,但曾参加过“快乐男声”南宁唱区比赛,前30强。
这支乐队从去年11月开始在阳桥“驻唱”,有时还会去南门桥、甲天下广场等地。“每天出来唱歌,有时要唱上七八个小时。”记者问他们这样是否疲惫,他们说:“很喜欢这样的生活,能追求自己的梦想,感觉很充实。”
但作为街头歌手,他们有一种漂泊的感觉:唱歌时随时可能被城管执法人员赶走,还得靠天吃饭,天气不好就得收工,收入无法保证……“2月已经过去20多天了,但因为天气不好,我们只唱了3天。”没唱歌就意味着没有收入,为了维持生计,阿霖只好临时又做起了老本行——— 化妆助理。“这样可以补贴一下生活费,不至于没事做。”
告诉记者这些情况时,三人的眼神却很坚定,“现在的生活,就是我们一直以来想要的生活。”
“在街头唱歌跟其他地方不同,如果他喜欢听,就会停下脚步,哪怕只有几秒钟,我也很满足。我希望有一天,能唱到更多的地方去,唱到更大的舞台上去。只要能吃饱穿暖,我就会坚持唱下去。”阿霖说。
阿祝则说,下一步,三人准备一起在市内租一处房子,留在桂林长期驻唱。
小提琴乐手理宁:“我是在做音乐,而不是乞讨”
地盘之争中,他保持着沉静,只想让更多人听到自己的音乐
20日晚上8点多,阳桥头又响起了悠扬的小提琴旋律,对许多市民和游客来说,这个旋律再熟悉不过。
小提琴的演奏者是58岁的理宁,他手里的那把琴,和他相伴了36年。从2008年10月至今,理宁在街头拉琴已3年有余。他喜欢在桥头前的一块空地演奏,桥头的三级台阶就是听众席,大家可以坐着听,常常“座无虚席”。“我第一次拉琴就在阳桥,那是2008年的国庆节,前两天被城管赶,但是从第三天开始,他们就不再赶我了。”他觉得自己可以“生存”下来,主要是来自大家对他的喜爱和理解,“我是在做音乐,而不是乞讨。”
渐渐的,理宁在桂林“红”了,在他的留言簿,写满了来自天南地北的粉丝们的留言,其中有不少外国友人的。理宁不仅有许多老听众,还有许多慕名而来听他演奏的人,张口便称他“理老师”。
而相比以往的“辉煌”,理宁目前的处境有些“尴尬”。如今,理宁琴声中经常会掺杂着另外一些声音,那是阳桥上其他歌手们的激情演唱,很多时候,其他歌手们的演唱声会将舒缓的小提琴声盖过。为此,理宁有时只好离开阳桥头这个“驻点”,去甲天下广场,去南门桥,继续演奏。
不过对于理宁来说,不论听众有多少,不管有多少人愿意为他停留,他依然喜欢静静地站在一角,与世无争地演奏。拉琴时,他全神贯注,丝毫不受外界的影响。而尽管阳桥上出现了不少乐队,每天依然有人来欣赏理宁的演奏,不同的音乐,有不同的“粉丝”。
“我不是名人,我是人民。”这句话看似幽默,却也道出了理宁质朴的梦想—— 不想出名,只想让更多人听到他的音乐,将美好的东西与大家分享。
喜欢唱Beyond的“树根组合”:“愿为城市添一抹色彩”
听众给予的不是施舍,是支持
“谢谢一直以来听我们演唱的朋友们,我们三个人就像三只小鸟,不断地朝着自己的梦想飞,有你们的支持,我们会坚持走下去。”话音落下,一扎着马尾辫的年轻男子拨动吉他,领着两名同伴唱起了那首几乎人人都能哼出旋律的《光辉岁月》。
这支由3名年轻男子组成的街头乐队叫“树根组合”,“登陆”阳桥已经1年多了。那名扎马尾辫的男子外号“阿根”,他皮肤黝黑,浑厚而富有穿透力的声音,常常能飘很远,引得来来往往的路人停下脚步。
“树根组合”的三名成员都是Beyond的歌迷,借助偶像的经典名曲,他们很快“火”了起来。因为歌曲朗朗上口,不少人能跟着哼唱,有人一边唱,一边还用手机、相机记录现场的“精彩”。
记者在演唱现场留意到,组合演唱时,不时有人向他们的吉他盒里投钱,记者数了数,2小时内,约有10名听众主动上前“表示”。
阿根把投钱的人们称为“粉丝”,他很感激“粉丝”们所给予乐队的“厚爱”。因为这笔钱不仅保障了乐队成员们的日常生活,更为整个乐队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阿根强调,这些钱并非施舍,而是“粉丝”给予他们的支持,“施舍是怜悯、同情,而支持是喜爱和欣赏。”阿根相信,“粉丝”们都是爱音乐的人,至少也是被音乐触动的人,“音乐没有国界、阶层,那些来看我们的人,有很多只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有的一穷二白,但他们支持我们,说明他们肯定了我们的音乐,也说明我们的音乐,打动了他们。”
阿根说,他从小就喜欢看城市街头的人流如织,而现在,自己为城市街头注入了音乐,这让他感觉自己为城市添了一抹色彩。在他看来,街头的这些艺术,是乐趣,是文化,更是一种人性的关怀。
城管说法:街头表演于法不合
桂林市城管支队二大队大队长戴端辉认为,虽然街头艺人的表演赢得了不少观众,但表演大多以盈利为目的,属占道经营。《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城市人民政府规定的主要街道不得占道摆摊、沿街叫卖。也就是说,街头艺人的行为于法不合。
戴端辉说,阳桥位处我市交通主干道,同时也是两江四湖景区的一部分,人气很旺,所以街头艺人们特别喜欢聚集在这里,“但很可能会阻碍道路畅通,围观者也会留下垃圾污染环境,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
阳桥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处于一个三环管理的交接点“阳桥以南属于象山区城管大队管辖,以北属于秀峰区城管大队管辖,此外,还有中山中路管理公司对这里进行管理。”
戴端辉说“管理难度比较大”,他们对这些街头艺人进行过劝离,但是没多久,他们就又会回来,或是换地方表演。
戴端辉队长说,一些老年人喜欢在公园、广场等地进行文化活动,这属于群众娱乐活动,他们不会干预,一是因为表演者不在主干道上,不会影响交通,而且他们也不是以盈利为目的。
文化部门:不妨宽容对待优秀街头文化
对于阳桥上的街头艺人,秀峰区文化体育局局长彭卫东印象比较深刻,他表示“有些节目的确不错,水平比较高。”他还专门提到拉小提琴的理宁,“我站在阳桥上专门听了几次,感觉他的水平达到了一定层次,我比较欣赏。”
彭卫东认为,街头艺人与那些靠博取同情的乞讨者不同。“街头艺人用自己的艺术感染别人,别人给他们钱,是对这种艺术认同的一种表现方式。”他觉得,好的街头艺术表演是一道风景线,对于提高城市文化氛围是有积极作用的,对于这些艺术行为,他表示秀峰区文化部门“不会干涉”。他觉得,其实只要表演不影响公共秩序,内容健康向上,有一定水准,节目喜闻乐见,不妨给这样的街头文化一个相对宽容的生存空间。
那么街头艺人的表演是否应纳入规范化管理呢?彭卫东说,目前来说,全国乃至世界的大多数地方对街头艺人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街头艺人,也称流浪艺人,他们常常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哪里有观众就往哪走,流动性比较大,而且他们还要谋生,实施规范化管理在目前并不现实。
市文化局谢副局长表示,街头艺人的表演作为一种时尚文化,目前在桂林有所发展,尤其是阳桥头涌现的一些街头艺人,甚至已经形成了“市场”,但这部分“市场”目前仍不规范。由于我市中心区域的一些道路比较窄,街头表演容易对交通和公共秩序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谢副局长表示,目前市文化局尚没有关于打造街头文化方面的规划,但应该强调的是,街头文艺表演不能妨碍公共秩序和交通,如果要加以规范的话,地点可考虑选在江边、广场以及一些景区。
两江四湖景区或将吸纳街头艺人表演
记者日前获得消息,两江四湖有限公司已对无名乐队发出邀请,希望他们到两江四湖景区内的知音台驻唱表演。两江四湖有限公司演艺部经理唐先生证实这个说法,他说,无名乐队已到现场试唱过数次,受到许多市民、游客的追捧。
唐先生认为,这些街头青年歌手演唱水平比较高,而且有乐队这种时尚元素在,比较适合年轻人的胃口,如果加以规范,能为景区增加一些青春、活力的元素。对于街头艺人表演者的规范化管理问题,唐先生称公司目前还没有具体的规定细则,“我们目前还在探索和尝试阶段。”
记者昨天联系无名乐队,他们说对于是否接受“收编”一事,他们还在考虑。
延伸 厦门市中山路曾公开招募街头艺人
事实上,我国不少地方政府部门已将街头艺人纳入管理范围,并对当地区域文化氛围产生积极影响。
据《厦门日报》报道,2011年7月,厦门相关部门曾公开招募街头艺人,同年8月,街头艺人们通过该市文化部门的考核及筛选,正式持证上岗,以“在编”街头艺人的身份,公开在该市中山路亮相。
据了解,2011年上半年,厦门市曾举办过“街头艺术节”,深受群众欢迎,这让人们充分感受到了文化给城市带来的影响,这是该市决定招募街头艺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些“在编”的街头艺人有固定的表演时间,分别为每周五、周六和周日的晚上6点到9点,数个表演地点也是固定的,艺人们分为弹唱、绘画和行为艺术等三类。获得资格的艺人在进行表演时,不需缴纳任何费用,不过也没有额外的报酬或补贴,纯粹借助表演获取一定收入。
对于表演的收费方式,管理方也有具体规定,比如行为艺术表演,游客、市民是可以自由拍照的,只有在合照时,表演者才可以收取一定费用。弹唱表演是自愿给钱,绘画则是通过给人画肖像收钱。
从游客和市民的反馈来看,大家对这些街头艺术都比较欢迎,初步形成了厦门市中山路的一种文化特色。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