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着2200余年历史的灵渠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如今,灵渠每年都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到此参观游览。图为灵渠一景。
2月10日,广西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工作座谈会在南宁召开。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通报称,拟将广西4处景观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桂林兴安灵渠位列其中。
灵渠也称湘桂运河、兴安运河、陡河,分南渠、北渠,南渠全长33.15公里,北渠全长3.25公里。灵渠是把湘江的水调进桂江的古老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公元前214年(始皇帝三十三年)建成,迄今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灵渠穿越南岭,把岭北的湘江与岭南的漓江沟通,把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联系起来,岭南的船只可以经灵渠到长江,再转入京杭运河,以淮河、黄河和海河等水系组成一个统一的航运网,从而把两广和国家中心联系在一起。所以,在历史上灵渠对我国的政治统一、经济来往、文化交流和边防巩固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965年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渠的原貌得到了有效保护。
早在2006年,兴安灵渠就已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1年4月,国家文物局要求2012年重新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工作。在国家、自治区文物部门和桂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兴安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兴安县灵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方案》,对“申遗”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部署。兴安县委托清华大学编制《兴安灵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目录文本》以及《兴安灵渠申遗总体保护规划纲要》。目前,《文本》编制进度达80%,是广西4处申报景观之中进度最快的。
据兴安县有关负责人介绍,3月底前,《文本》将在通过自治区文化厅审核后,向国家文物局提交。一旦进入“申遗”预备名单,兴安灵渠可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据悉,除了兴安灵渠外,广西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其余3处景观分别为左江花山岩画、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三江侗族古建筑群。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