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销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最近广东省原化州市副市长朱亚日受贿案近日在佛山中院开庭,庭审中爆出:向朱亚日行贿3万元的原化州市交通局副局长李德文,在朱的帮助下如愿当上计生局局长后,又给了朱6万元,而后面这6万元,李竟通过虚开发票的方式全部报销,这种报销您听过吗? 在李德文的证言中,他在未当上计生局局长前曾给朱亚日3万元,在当上计生局局长后又给了朱亚日6万元,而后面这6万元,他竟然可以通过虚开发票的方式,将贿款全部报销。案件并未当庭宣判。 据公诉机关指控,2008年4月至2010年8月期间,朱亚日利用担任化州市副市长的职务便利,帮助李德文从化州市交通局副局长调任到化州市计生局副局长,并最终提拔其为化州市计生局局长,先后3次收受李德文的贿赂,合计9万元。公诉机关指控朱亚日受贿的事实主要有三项,分别是在湛江机场收受3万元、在广州某宾馆受贿3万元,回访新疆买和田玉收受3万元。对于指控的罪名,朱亚日表示没有异议,但否认指控的受贿事实。 3次行贿9万元,道出了买卖官职的一段黑幕,也勾勒一些官员的升迁图。索贿受贿的新闻已是不新鲜,但“报销贿款”却让人眼前一亮,因为报销贿款向社会释放着一个信号:买官的所有款项最终都将被政府买单。当官为了什么?这是如今廉政教育讲得最多的,而李德文的贿赂与公款报销贿款,恰恰道出了极少数官员跻身仕途、追逐权力的目的就是为了金钱。他们虽然不是商人,但却打着比商人还要精明的算盘,行贿买官就是一种投资和投机行为,终究要收回投资成本并获取红利的。
新华网评论到,“报销行贿款”暴露的不仅是贪婪和混乱,更暴露出一种官场生态:在买官卖官的生意中玩权钱交易,普遍得都很难成为新闻了。这也是很多人愿意不惜一切代价、不惜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而争当公务员、争往官场挤的原因。“开票报销行贿款”的问题,也许可以通过完善财政、使财政支出受到监督而得到遏制,可是,那种“先投入买官,再疯狂腐败而捞回成本”的官场生态,却远不是发几个文件、出台几个规定就能约束的,它在很多地方已经变成一种腐败文化和根深蒂固的潜规则。
人民网发表文章说,和经营投资一样,一个干部既然在官位上投入大量资金,最终目的还是要寻租。除了大量可以支配的“三公消费”,几乎所有行政许可、管理都可以找到寻租的影子。一个靠买官上来的干部,往往就在这里收回前期“买官投资”,进行下一个目标官位需要资金原始积累。分期付款买官,政府最后买单,是贪官从没上任之前,就已经开始透支政府财政。这种行贿方式的危害性,比一般行贿性质更恶劣,手法更卑鄙。行贿方式的推陈出新,对一把手的监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监管部门拿出相应对策,加大对买官卖官行为的打击力度,营造一个良好的用人氛围。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