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祈福,既保护环境,又寄托情怀,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公众青睐。但哪些生物适合放生,放生有何注意事项,很多人并不清楚。12月15日,记者从全区渔政站长工作会议获悉,未来几年,渔政部门将在南宁、柳州、桂林建设固定放生台,科学指导并鼓励更多人参与水生生物放流活动。
近两年来,我区各级政府投入增殖放流的财政资金达2000多万元,投放水生生物苗种9.03亿尾,有效恢复了我区水生生物多样性。政府的大力倡导也带动了民间热情,在河岸、海边,企业和社会各界自发组织的增殖放流活动也日趋增多,不但扩大了增殖放流活动的影响面,还提高了社会各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市民的热情背后也暗藏隐忧。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市民自发形成的放流活动心愿是好的,但由于不具备相关知识,放流时间、地点基本上是随意选择。放流后水生生物能否存活前途未卜。还有一些市民甚至将不适合放流的生物投入水中,像巴西龟、福寿螺等外来品种,不但达不到保护生态的效果,还破坏了生态平衡。
自治区渔业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陆毅介绍,设立固定放生点区外已有成功范例,设在南宁、柳州、桂林3个城市的固定放生台目前正在选址筹划中,放生台将通过设立科普展板、讲解放流知识、不定期组织活动等形式,引导市民科学放生。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