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联系我们
 
首 页
桂林会议
桂林酒店
桂林景点
桂林新闻
桂林机票
联系我们
 
  桂林中航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热线400 689 1766我们以诚信、专业、热忱、创新为宗旨,真诚为您服务。  
 
关键字
线路类型
价格不超过
途径景点
热门搜索:阳朔 印象刘三姐 三山两洞 桂林会议旅游
桂林一日游 龙胜梯田
桂林酒店
[其它]
¥250
[其它]
¥250
[桂林]
¥160
[其它]
¥250
[其它]
¥250
[桂林]
¥370
[桂林]
¥560
[桂林]
¥850
[其它]
¥380
[其它]
¥316
[其它]
¥560
[其它]
¥680
[其它]
¥530
桂林新闻
[旅游新闻]
[旅游新闻]
[旅游新闻]
[旅游新闻]
[旅游新闻]
[旅游新闻]
[旅游新闻]
[旅游新闻]
[旅游新闻]
[旅游新闻]
[旅游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新闻 >> 桂林会议案例挖沙挖出来的水荒  
桂林会议案例挖沙挖出来的水荒    
作者:陈延明 陆汝安  日期:2011-12-15 11:02:29  关键字:桂林会议桂林会议公司
 


 河水被挖低了,沿岸水井抽水难


花园村林立的楼房上装着密集的储水装置


长年的挖沙让河水水位下降

    “村里这片好多户都抽不出水了,我上星期打的井,打了13米深都没水。现在打井师傅都不敢接我们村的活了。”

    近日,六合路花园村的村民向记者反映,他们没水用了。长年密集、大量地抽取地下水,村中的老井都干了,要吃水,得再往深里打。村里人担心,这样抽,总有一天会全部抽干。

    桂林素以山水之城著称,水资源理应丰富,但桂林一些村里的井水水位缘何下降?桂林地下水经年开采,如今状况如何?带着疑问,记者展开了调查。

    花园村井水越来越难抽

    12月9日下午4点半,记者走进六合路花园村。村巷里,两旁的自建楼房里抽水机“嗡嗡”工作的声音不绝于耳。

    在村里46号屋门前一米处,立着一口齐胸高的手摇井。这口手摇井没有手柄,压水筒里不见水影,看来闲置已久。

    “这是今年3月打的井,用了半年,抽不上水了。”46号屋的房东胡茂庆看着这井,有些无奈。他告诉记者,这是他家打的第四口井。2002年,他家这栋4层高的楼房建起来,由于村里一直没通自来水,他像村里其他人一样,在自家打井用地下水。

    “第一口井打了8米深,水还算丰,但到2006年的时候,水变小了,2008年就没水了;于是家里打了第二口,用了一年多,也没水了。接下去几乎是一年打一口,最近一口是上星期打的,都打到13米了,还是没水。”

    在花园村,胡茂庆家的情况并非个案。记者走访得知,村中家里抽不出水的还有几十户。村民“虎仔”在胡茂庆的房后新砌了栋楼,在一楼打了口井,上午还用得好好的,下午就抽不上水了。“水难抽,井难打呀,对面那栋楼打了8个井眼才打出点水。知道我们村井难打,现在打井的价也水涨船高,以往叫人帮打井五六十元一米,现在一百元一米都没人愿打。”

    村中70岁的老人陈荣荣说,村里最老的井始于上世纪50年代,全村的生活与生产都靠村头那口井,到60年代井受污染就不用了。80年代初各家各户开始在自家打井取水,当时往下打7至8米就能出很丰的水了,但目前村里这批老井基本都因抽不出水封了。

    十几年前打井最深8米就能出丰水,而近些年至少要打到10米以上才有少量水。村民们推测,村中所在这片地区的地下水水位至少下降了2米。

    村民“达仔”带记者上到他家顶楼,一眼望去,四周自建楼环绕,栋栋楼顶都立着数量、大小不等的储水铁桶。“达仔”说,这些是都是各家各户用于储存抽取地下水的装置,满储水量1至3吨不等。

    “现在租房住的人多,村里人口增加了几倍,用水量骤增。村里因各种原因没用上自来水,就一直多打井眼,拼命抽取地下水。”

    陈荣荣估算了一笔账,说全村至少有600眼井,每天抽取地下水约5000吨,夏天这个数还会翻倍。“以前楼顶储水桶抽一个小时就满了,现在抽两三个小时,有时甚至通宵才抽满。”

    这让村民们意识到地下水量减少与用水量增加的矛盾,长期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让他们担忧哪一天地下水会被抽空。

    挖沙挖出的水荒

    走出花园村,记者把目光投向别的地方,看是否有和这里一样的状况。

    灵川县三街镇竹子坪村李平宇家出门20米就是漓江,按理说,他家中打井定然是丰水。但实际上,他家的手摇井也已经枯了几个月了。

    李平宇说,这是20年前的老井,井深8米,从前几年开始,每到旱季就抽不上水。

    村干部李家飞说,村里的老井大都8米深,但近些年都难抽上水了。有些村民就把老井往下再多打个一米多,勉强能出水凑合着用。

    为何要把井加深才出水?

    村民们拉着记者走到河边,指着因挖沙而满目疮痍的河道,“都是挖沙把河挖空了,水位下降,地下水也跟着下降。”

    村里老人说,这个地方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有人挖沙,大伙看着有钱赚,几乎家家户户都参与过,一些人甚至卖田卖地去挖沙。但没过多久,一些人看着被挖得千疮百孔的河床,觉得这样搞不行,大部分人撤了回来。但仍有人在坚持,挖完沙子挖石头,现在石头也快挖光了,留下的是毁坏的河床和降低的水位。

    三街镇龙门村的叶光保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打井师傅,他告诉记者,竹子坪的情况不是唯一的。漓江沿岸的岩头、王家、龙奖、倒风潭、坡田、龙门等七八个村都出现了井抽不出水的状况,很多需要加深,因此最近他的生意特别好。

    但叶光保也发愁,因为现在的井比以前要难打,经常打到9米多深还不见水,有一次打了4天还不出水,连工钱都没拿到。

    叶光保自己总结出一个经验,哪个村子附近的漓江河段里挖沙严重,这个村的井就难打。

    桂林地下水总体稳定

    前段时间,网上曝出《华北平原沉降之困》的调查文章,文中以华北平原上缺水代表沧州为例,描述了此地40年间因追逐经济发展,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以每年2米的速度下降,而相应引发的地面沉降让人看来触目惊心。

    那么,记者采访的这些村庄目前遭遇的地下水之困,会不会成为桂林的地下水之困?

    采访的结果证实,一些地方地下水出现变化,是局部的动态变化。事实上,桂林从2000年以后加强对地下水使用的管理,地下水使用量逐年减少,桂林的地下水总体上是稳定的。

    在桂林市节约用水办公室,记者看到一组从1989年到2007年桂林地下水取水量的统计数据。

    1989年地下水取水量为2046.7万立方米(半年),上世纪90年代的前5年除1993年外,每年取水量都在4000万立方米以上,最高的为1992年达到4392.6万立方米;90年代的后5年每年取水量降到3000万至4000万立方米之间;进入2000年后,前4年每年取水量在2700万至3300万立方米之间波动,但在2004年,取水量首次降到2000万立方米以下,然后就呈逐年下降趋势。

    据市节水办最新的数据统计,2010年,桂林市地下水取水量降至879万立方米。

    市节水办副主任李望柱给记者提供了一份1994年桂林市取用地下水单位的登记表,涉及224家取水单位。李望柱说,用地下水的单位在逐年减少,2011年登记在册的只剩70家了,其单位用水量也大大缩减。

    市节水办主任甘嘉秋说,2000年,国务院曾下发通知(国发[2000]36号),规定在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原则上不再批准新建自备水源,对原有的自备水源要提高水资源费征收额度,逐步递减许可取水量直至完全取消。

    2001年,广西区政府下发通知(桂政发[2001]52号),将国务院的通知更加具体化,对自备水资源费征收额度是原有基础上的300%,并在2005年以前完成取消自备水源。目前有取水证的单位每年都得按计划量取水,超出部分得支付3倍的水资源费,通过价格杠杆来调控地下水开采量。

    在桂林地质环境监测站桂林预警监测室,工程师唐立向记者展示了一个名为“地下水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记者看到,这一信息平台左侧共设有90个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点名称,点开一个点,绘制曲线表格,反映该点的地下水水位变化情况。

    唐立说,他们监控的是桂林各区域地下深层的岩溶水,由于桂林的降雨丰富,补给量大,这部分的地下水的量基本是个定量,从他们多年监测的情况来看,总体情况是稳定状态。

    局部变化从何而来?

    对于桂林地下水水量与水位的变化,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副总工程师何启仕表示不用担心。

    他介绍,总体上,桂林地表、地下水资源还是相当丰富的,跟北方平原的地下水情况完全是两码事,加上现在自来水管网的普及,政策的保护,桂林开采地下水的工业单位也大幅减少。而且桂林农业对地下水的依赖也不像北方那么严重,桂林西干渠、东干渠的建设,水利系统比较完善,农业灌溉用到地下水的情况少。因此,从桂林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动态监控状态来说,整体是平稳的,没有突出的变化。

    那么,一些地方出现地下水水位下降,水量变小又是什么原因呢?

    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总工程师王举平认为,地下水和河水是互相补给的关系,旱的时候地下水补给河水,一些地方的河道在挖沙,挖沙后河床下切,河水与地下水水位坡度变大,地下水补给河水加快,两岸的地下水的下降也加快,加上本身又在取用地下水,或者加上天气干旱,就会出现这种情况,但这是局部现象。

    桂林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教授级高工甘大昌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对桂林的地下水状况进行研究。当时,他曾以漓江为界,把桂林分为漓江东面与西面区域进行研究,确定东区、西区的地表水与地下水最终汇入漓江流走。

    他说,桂林的地下水分两种,与漓江接地的沙卵砾石中就有孔隙水,这些是浅层水,厚度不一,一般五到九米不等,再往下的地方是灰岩、白云岩里的岩溶水。一般老百姓家里的手摇井、家用泵井都是用到浅层的孔隙水,用水量大的工厂的井才会打到灰岩层取用岩溶水。

    桂林局部地区的地下水水位下降、水量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降雨补给量的减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气候变化规律,林木砍伐少,河流、湖泊、水塘、水池也多,相应的地下水能得到的补给多。但近几十年来,气候恶化,经常暴雨暴旱、林木大量砍伐,河流、湖泊、水塘或被破坏或被填埋,有降水也留不住,靠地表渗入的地下水补给量就减小了。加上局部靠地下水维生的地区人口增加,密集居住,取水量骤增,这一增一减的矛盾就导致了桂林局部地区出现的地下水之困。

    而局部的地下水减少容易诱发地面塌陷、房屋开裂、危害地基等地质灾害,这类教训,桂林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过量抽取地下水时已经发生过不少。

    根据《2010年桂林年鉴》记载,桂林目前的自来水覆盖率已高达98%,桂林对使用地下水资源的单位监管也越来越严,相信,要完全破解局部地下水之困,不难。

短评

桂林雨量充沛是不错,但雨量分布严重不均匀也是事实,雨季水量可能多得存不了,旱季却倍受干旱煎熬。尤其是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漓江上游原生林木被破坏等原因,市区缺水情况越来越严重。君不见,漓江有些地方,江面已经收缩成“漓沟”。

    是的,如果我们总是安慰自己说没事,等到真正有事的那一天,也许就无法挽救了。因为,一个地方的生态,并不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坚强。生态被破坏的过程也许是渐进的,但一旦量变发展成质变,等到生态毁掉再来治理,就悔之晚矣。地表水是这样,地下水也是这样。

    本来,地下水和地表水就是一个水系统的不同部分。尤其对于喀斯特地貌来说,地下水和地表水经常是相通的,是相依相存的。旱季成为地下水,雨季成为地表水。

    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表”,来诊断其内在的病,“表”有异常,意味着“里”生病了。对于喀斯特的水系统来说,地表水是“表”,地下水是“里”。地下水如果遭到破坏、污染,迟早会殃及地表水;反之,如果地表水出现异常,地下水也难以独善其身。

    现如今,桂林的地下水出现局部动态变化。专家说,要解决这个局部之困,并不难。专家的理由是,桂林对使用地下水资源的单位监管越来越严,自来水的覆盖率也越来越高。

    这是值得欣慰的,减少对地下水的取用,可以让地下水好好地休养生息。但是我们也还看到,地下水毕竟是来自雨水的,而雨水转化为地下水的通道,却越来越“堵”了。

    一方面是气候的异常,干旱越来越严重,旱季雨水补给越来越少;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湖塘被掩埋,越来越多的土地被硬化,即使下了雨,雨水也更多地被白白蒸发掉,而不是渗入地下。

    没错,正处于高速城镇化的桂林,需要扩张,需要壮大,非此不足以承载越来越多涌入城市的人口。但是,在快速扩张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给地下水的喘息留一些空间呢?

    但愿,不要让地下水局部之困成了全局之困。

    这,不仅仅是为了地下水。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上一个:桂林会议接待“金九银十”广西机场货邮吞吐量创新高
下一个:桂林会议旅游K字头火车票开放网络售票 支持K1至K500次列车
 
 
 
 
友情连接:
广西国旅南宁会议 北海中旅北海会议 桂林火车票 桂林旅游 桂林会议公司 桂林国旅假期 桂林会议网 桂林网站建设
桂林机票酒店预订网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邮政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支付宝 信天游
 
首 页
|
桂林旅游
|
桂林旅游酒店
|
桂林会议
|
桂林旅游景点
|
桂林旅游新闻
|
联系我们
 
旅游许可证: L-GX-100273
网站备案号: 桂ICP备2021002601号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企)91450300554701597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