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多路口车流人流量都很大,经常发生人车互堵的情况。
 在我市多个路口,人群在车辆川流不息的路面上来往,人车争道的现象十分严重。
 上海路立交桥对疏通该节点的交通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今年11月30日,全市机动车总量已达到约20万辆,仅在今年前11个月,全市新注册机动车数量就达到2.8万辆,而目前市区机动车保有量约13万辆(以上数据均不包括摩托车)。这是记者日前从桂林市公安交警部门了解到的最新数据。
交通便利,关乎民生。机动车爆发式的增长,随之而来的交通拥堵、人车争道等现象日益凸现,各重要交通节点表现尤为突出。
综观目前桂林市区,除了极少数的立交桥之外,城市道路路网以平面交通为主。面对日益凸现的交通矛盾,有人提出建立交桥、过街天桥以缓解桂林交通拥堵之“痛”;也有人坚持认为桂林是山水城市,立交桥、过街天桥等会影响到山水景观,桂林城区不宜发展立体交通。
由此,引发一场关于桂林市区是否适合发展立体交通的热议。
平面交通下 桂林交通之“痛”
桂林,是一座城在景中、城景交融的特殊格局的城市。坐落在江河、湖泊间的桂林路网,发展难免受到一些制约。从整个桂林路网来看,中山路南北穿城而过,应该说是桂林城市交通的主干道。然而中山路东面是漓江,西面是湘桂铁路,沿线有汽车站、火车站等交通枢纽,还有步行街、百货大楼和微笑堂等商业点,交通吸引源过多,导致中山路这一主干道备受干扰。
近日,记者沿中山路南北方向,一路感受了部分重要路口的交通之“痛”:
乌石街路口呈T字形,南北分别连接中山北路和北辰路,往东方向是东二环路。路口位于桂林城北的咽喉之地,进出桂林城的大量车流汇聚于此。大货车、客运班车、公交车、电单车……各式车辆混杂一起。尤令人担忧的是,该路口横过马路的斑马线都已模糊不清,且都没有行人过街信号灯。过街行人在密集的车流中穿行,甚为危险。附近一家商铺的老板说,周末时该路口拥堵现象更为突出,“从路口一直堵到火车始发站路口去”。
中心广场附近是市区最繁华的地段之一,人流、车流密集地通过。然而,从十字街到阳桥路段,行人从路面上过街的唯一地点是桂林书城前的斑马线,此处人车争道的现象日益凸现。12月3日下午5时许,记者在此观察了近半个小时,只见行人和车辆都是“见缝插针”地通过,车身擦着人群而过的危险情形频频出现,有时大量行人过街将道路阻断,停下的车辆甚至影响到了十字街路口的交通。
市八中路口,东西连接环城南路,南北分别连接凯风路和瓦窑西路,是桂林城南进出城的重要交通节点。在该路口闯红灯的摩托车和电单车较多,直行和闯红灯的车流在路口中央相遇,交通显得比较混乱……
事实上,除了记者观察的这3个交通节点外,在桂林城区内重要的交通路口,市民大都有这样的感受:很堵,很乱。
山水桂林城能否发展立体交通引热议
“市区道路实在太堵了,我觉得建过街天桥会使目前的交通状况有所改观。”市民赖先生对市区交通颇有看法。赖先生家住胜利桥附近,在阳桥附近上班,虽然有小汽车,但他上下班都用电单车代步,“原因无非是堵”。
上下班宁愿骑电单车,甚至踩单车,而“放空”自己的私家车。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出于对市区交通现状的无奈,不少有私家车的市民与赖先生有着同样的想法。
据记者采访的情况,目前桂林市区的立体交通仅有上海路立交桥和丽君路铁路立交桥等少数立交桥。
一方面是市民对交通出行的基本要求,而另一方面,是城景交融的桂林城市格局,建设立体交通有可能会影响到景观。桂林市区是否适合发展立体交通?这一话题对于桂林来说,一直以来都颇有争议。
有人说桂林应该发展立体交通,以缓解目前交通拥堵、混乱的现状。而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是,立体交通不一定要建大型的立交桥,只要能解决交通问题,建一些简单、景观式的过街天桥并非不可,甚至还能与桂林山水景观相映生辉。
也有人持相反的观点,认为桂林市区不适合建立交桥、过街天桥。原因是桂林山水历来以其精致小巧、秀丽奇特而闻名于世,过街天桥的建设影响了景观视线通廊。并且,破解桂林交通堵、乱的状况,过街天桥并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法,还可通过完善路网、渠化路口、智能交通信号系统等方式来优化交通。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