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以来,央视连续聚焦药价虚高问题,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常用药品标价要比出厂价高出很多。随机选取20种常用药品,结果发现这些药品从出厂到医院中间利润都超过了500%,中间利润最高达6500%以上。专家强调,只要医药公司、医院、医生、包括药品招投标管理部门等各个环节利益均沾的“潜规则”不改变,药品中标价就很难回归合理范围。 央视记者经过长达一年的调查发现,一些常用药品中标价比出厂价高得惊人。一种氢溴酸高乌甲素注射液,出厂价每支0.52元,中标价为16元,医院零售价为18.4元,中间利润超过3400%;另一种盐酸平痛新注射液,出厂价每支0.32元,中标价为18.49元,医院零售价为21.26元,中间利润竟然高达6500%以上。而广东某医院销售的葡醛酸钠注射液利润更是高达9137.5%,令人瞠目结舌。 药价虚高已经被议论了很多年,为此卫生部门也想了很多办法,还重点推出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但残酷的现实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药价虚高问题显然并未得到真正有效地遏制。从央视和各地媒体曝光的药品最高利润看,没有最高只有更高,虽然药品利润如此之高,药厂却并非最大受益者,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医院、医生分别攫取了更大的利润。 那么,国家发改委将如何去掀药价的“老底”的呢?新闻告诉我们,发改委采取的措施是,首先让药企按调查要求如实填报《生产企业及药品基本情况调查表》和《药品出厂价格调查表》,涉及最高和最低出厂价和平均出厂价格,以及国家定价、产地省定价和企业定价等。在此基础上,调查人员再根据企业实际生产情况核实调查药品规格,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至2个规格开展调查。凡药企拒报、虚报、瞒报、不配合调查的价格违法行为将被追责。
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说,药品价格离奇虚高证明,进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政府部门工作极不给力。他们未能真正代表患者的利益,去和药品生产商、销售商讨价还价;相反,他们与药品生产商、销售商合起伙来,侵犯患者的利益——比毒品利润还要高的药品中标价,就是典型的明证。参与竞标的药品成本、出厂价等信息更是必须全程对外公开,让医药厂商形成良性竞争,让广大患者对药品消费明明白白。
羊城晚报评论到,生病是人的不幸,但许多经济并不宽裕的病人还不知道,在生病的不幸后面,还要面对一种令人触目惊心的不幸,每使用一种药品,钱包都要被割开一个豁口。人们过去总是用“仁心仁术”、“人道主义”等慈善词语来形容医疗行业的从业者,可是现在的“仁心仁术”大多被改成“二心二术”、“人道主义”被改成“钱道主义”了。在病恹恹的人身上割肉肥己,这不是一般的残酷!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