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能手带着硕大的“瓜王”、“薯王”上台亮相,名厨在气球上切土豆丝穿针引线,深山里的瑶族大妈打起了油茶……在“桂林百姓大舞台”上,老百姓“自己演,演自己”,探索出了一条“政府投入小,社会影响大,百姓广参与,群众得实惠”的“文化惠民”新路子。
11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在桂林举行“百姓大舞台”暨全区群众文化活动工作研讨会,总结“百姓大舞台”的做法和经验,探讨广西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和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培育和构建,来自南宁、柳州、桂林、北海、来宾、北流等市的群众艺术馆馆长以及桂林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广西师范大学等专家学者参加。
“桂林百姓大舞台”是桂林市着力打造的公益性、群众性文化惠民工程,自2009年4月29日首场演出至今,坚持每月演出2至3场,桂林17个县(区)以及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驻桂部队纷纷参演,群众演员累计3万多人次,演员年龄最大的94岁,最小的仅4岁,现场观众近20万人次,通过电视、网络视频等观看的群众和中外游客达2000多万人次。
桂剧、彩调、文场、渔鼓等地方戏曲,原汁原味;傩舞、油茶歌道、盘王歌咏、拦路歌舞、龙船调等古老传承,神秘悠远;才艺突出的民间艺人、文化传承人和身怀绝技、绝招、绝活的民间奇人,各级劳模和农村致富能手等纷纷上台当“明星”。
桂林市委宣传部官员麻跃红称,“百姓大舞台”始终坚持以老百姓喜不喜欢、满不满意作为检验“文化惠民”的惟一标准,让老百姓演、老百姓看、老百姓评,还以群众投票的方式定期评选出优秀参演节目,对胜出的节目和参与投票的观众给予奖励,从而空前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称为桂林老百姓的“星光大道”。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