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日历,今天正好是24节气的“小雪”,气温14℃-25℃。联想到北方翩翩飞雪,记者推窗却看见艳阳高照,马路上不乏身穿夏装的市民。
近10多天来,桂林上空总是挂着大太阳,天空像洗过一样蔚蓝,中午最高气温在25℃甚至更高。不少市民疑惑,今年是不是“暖冬”呢?
记者翻查了一下,去年小雪的气温是11℃-16℃,最高气温与今日的温差是9℃。根据气象台的相关数据统计,今年11月前20天的平均气温是20℃,比去年同期平均气温高出2.5℃,相比近30年来的平均气温,更是高出了3.6℃。
气象专家介绍,立秋以后,只有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小于22℃时,气象学上才算真正进入秋天,今年我市在9月23日进入了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天。
记者算了算,仅11月前22天,最高气温超过22℃有19天,最高气温超过25℃的有15天。而去年11月前22天的气温,虽然前14天最高温度持续在24℃及以上,但是15日以后有一个明显的降温过程,而且这一个降温过程持续到11月月底。也就是说,今年11月持续“小阳春”的天气比去年同期要多。
那么,入冬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根据气象学上的严格定义,当某一地的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10℃,才算入冬。按照往年,我市入冬的时间一般在12月6日。
气象专家预测,这样的晴好天气会持续到本月底。虽然“小雪”已来,但离冬天还有一段距离。
■链接
11月桂林历史气候
平均最高温度:20℃
平均最低温度:12℃
极端最高温度:31℃(1974年)
极端最低温度:1℃(1987年)
据新浪天气
■现象
天气没有“如约”入冬
商家坐等“变脸”
立冬过了,小雪也来了,天气却没有“如约”迈进冬天。暖暖的天气,冬季商品销售“热”不起来,让不少商家很无奈,盼着老天“变脸”能带来生意。对普通市民而言,这时的天气更像周华健的那首歌“让我欢喜让我忧”。
迟迟不敢进冬装
马女士在六合路开了一家服装店,因为临近大学,做的大多是学生的生意。这段时间,马女士店内的秋装卖得差不多了,但是她却迟迟没有进冬装。
“之前降温的时候我就打算去广州进点冬装,盘算着刚来桂林的学生不适应桂林天气,说不定买个一两套。”马女士告诉记者,天气现在都还暖暖的,她都不怎么敢大批量进冬装,只是象征地挂了几件出来。“衣服短时间内销不出去,就是一个字:亏。”
相比马女士的小心,有的商家就“大胆”多了。在小香港商业街和正阳步行街走上一圈,挂上棉衣、羽绒服、毛衣等冬装的店不少,生意却未火。
暖水袋“暖”不起来
在育才路一超市进出口的主要位置,整齐地码放着一个个暖水袋。“都已经放在那么显眼的位置,还是卖不动。”罗女士说,去年这个时候,暖水袋都出了几批货了,可今年第一批货还没卖完。“早上,暖水袋的供货商还到店里了解销售情况,看到几乎原封不动的暖水袋,脸都耷拉下来了。”
取暖器、电热毯、浴脚盆等商品的销售情况也比较冷。在中山中路一家电卖场,取暖器放在消费者进出必经的过道上,但是选购者寥寥。商场工作人员介绍,每年10月中下旬取暖器开始进场,往年现在这个时候已进入正常销售阶段,“最火的时候日销50多台,现在每天销售数量不超过10台。”
■影响
暖冬带来生态连锁反应
近段时间,受“热”影响的还有昆虫和植物。
蚊子出没咬人
最近,不少市民反映常被蚊子咬。立冬都过了,为啥还有蚊子?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周善义老师说,蚊子在气温20℃-25℃的环境下生命力很强,如果低于12℃就“消失”了。眼下的蚊子,一般是库蚊、按蚊、摇蚊这三类。能坚持到立冬过后还咬人的蚊子,可谓是蚊子中的战斗机。如果不吃不喝,大部分蚊子很难挨过桂林的冬天,所以趁着现在天气暖和,它们就拼命觅食,“这样才好保存体力繁殖下一代。”
周老师说,冬季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环境干净,以减少蚊子过冬的栖息场所。
银杏黄得较晚
每年都会有不少市民到灵川县的海洋看银杏,不过今年要看银杏黄可能还需等等。银杏叶变黄的条件是低温少雨,然而记者从中国天气网上了解到,今年10月,灵川降雨量比去年多32.4毫米,同时冷空气来得快也走得快。专家分析,由于没有持续的低温天气,银杏叶黄时间比往年迟些。
蔬菜生长快
记者走访市场发现,蔬菜价格普遍在1.5-2元每斤,其中,小白菜1.5元,菜芯2元,芹菜1.5元。菜农表示,价钱便宜是因为最近天气好,蔬菜产量多。
桂林市蔬菜研究所的高级园艺师梁女士分析,近年来暖冬现象越来越明显,15-20摄氏度之间的温度比较平稳,有利于大白菜、油麻菜、生菜等叶菜的生长。
当然,有利也有弊,高温容易诱发虫害。梁女士提醒菜农注意防治。此外,干旱缺水情况比较明显。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