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中国老年学学会授予江苏省如东县“中国长寿之乡”称号。至此,由该会评选的全国“长寿之乡”已达21个。记者从中国老年学学会了解到,“目前江苏还有5个县正联系申报‘中国长寿之乡’,其它省还有十几个在排队。”但令人疑惑的是,长寿区域本属稀缺资源,如此评下去,“长寿之乡”岂不遍地开花,失去其珍稀性? 业内人士称,一个地级市只能授一个“长寿之乡”,现在江苏如皋、如东先后获授已属破例。且不说“长寿之乡”的这种“授法”是否科学合理,至少有一点,便可观出“长寿不难”的端倪。这就是,现在使用的“长寿之乡”评审标准,其实都是5年之前制定出来的。别说有些指标和要求,可能已远远落后于“与时俱进”的要求,单是一个如今国际通行的“健康而不失能”的长寿理念,在目前的“长寿之乡”的评审中就无瑕顾及。 资料显示,我国“长寿不健康”的状况十分严重,老人生活自理能力明显偏低,“失能老人比例和照护服务压力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张修学最近在《人民日报》撰文说,“我国当前失能老人达到3300万,本世纪中叶将接近1亿。”老龄化社会到来,诸多难题需要破解,将有限的资源和财富投入到提高老龄化社会质量、强化养老社会保障上来,比一个长寿之乡的名号重要得多。只不过,前者投入巨大却短时间内很难见到效益,而后者的“功利效应”却能立竿见影。这便是问题的关键。 而且,据《经济参考报》报道,两年多前被命名为“长寿之乡”的山东莱州市土山镇深陷农药化工污染之困,近几年死于癌症的人明显增多,烟台市人民医院医生证实超出癌症发病率正常水平数倍以上,近几年收治这几个村的癌症患者明显增多。
西安晚报评论到:“长寿之乡”出现了癌症村是对“长寿之乡”评选的讽刺,似乎也从侧面证明了“长寿之乡”评选的不靠谱,而那些排队者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恐怕就很明显了——他们看重的不是人们的真正长寿,更不是对老人的呵护,而是用来作为宣传和炫耀的“长寿之乡”牌子。天增岁月人增寿。让老人活得健康、有尊严和有乐趣,应该比是否获得长寿命名更加紧要和更有价值。
北京晨报评论到:如果说名人故里之争还多少披着一层文化的遮羞布,那么“长寿之乡”的争抢,就沦为赤裸裸的急功近利,属于利益驱动的产物。申报者当然是为了获得文化名片,所以才像追求GDP那样追求“长寿之乡”的评选和宣传;另一方面,这种评选是要收费的,虽然组织评选者再三表白说“收费并不影响评审的权威和公正”,但实际上越来越多的申报和越来越多的“长寿之乡”头衔的发布,就足以说明一切。由是观之,这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折腾。这种文化折腾,对于已经跨入老龄化社会的我国来说,不是什么好事情。当“长寿”成为一种地方政府炒作的劳民伤财的噱头,对于老龄化事业的关注和投入就越减少。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