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每年只有50万元的财政用来还债的乡镇来说,要偿还两个多亿的欠款,即便不考虑利息因素,也需要400年的时间。这一案例出现在财政收支情况较好的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媒体记者近日实地调查了云浮市都杨镇的债务现状。 今年37岁的吴战江尽管1998年从广东工业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乡镇工作,深知乡镇工作的艰难琐碎,然而自从担任云浮市云城区都杨镇分管经济的常务副镇长以后,每天必须面对从几大银行到60多个个体老板组成的庞大债主以及天文数字般的欠款时,即使有再好的心理准备,心情也难得轻松起来。“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吴战江说,但是,对于一个每年只有50万元的财政用来还债的乡镇来说,要偿还两个多亿的欠款,即便不考虑利息因素,也需要400年的时间,“更何况利息一刻也不会停止增长”。 据了解,总人口5.1万,面积249平方公里的都杨镇,2003年由都骑镇和杨柳镇两镇合并而成,与此同时也继承了上述两镇合并前欠下的所有债务——2.09亿元,其中本金1.16亿元,利息9325万元。吴战江表示,造成债务主要原因有两方面:首先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贯彻国家“普九”政策,都杨镇确立了“再穷都不能穷教育”的思想,投入了大量的财力改造中小学校,导致支出超前规模过大。其次是,都杨镇在乡镇建设、道路改造、发展乡镇企业和水利建设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后来,由于取消了教育附加费的征收,致使教育欠债越来越大,再加上落实上级关于资源型企业“上大压小”的政策,都杨镇大多数乡镇企业因此关闭停产,在失去经济来源之后,历史欠债不断加大。现在都杨镇一年的税收在2000多万,原则上除了正常的运作资金以外,剩余资金都会用来还债,一年下来大概有五六十万的样子。 吴战江称,事实上,整个云浮市乡镇债务的情况与都杨相差无几。对此,广东省省情研究中心曾做过专门调研,对云浮市乡镇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得出如下结论:一是上世纪90年代初,乡镇政企不分的体制下,投资决策失误,举债上项目、办企业,造成血本无归;二是刚性支出过快,“九五”期间“普九”达标、学校改造、水利建设、修路、“两大会战”以及各种达标升级活动,国家专项资金投入有限,要求乡镇筹措配套建设资金,乡镇只能大规模举债投入,这是乡镇债务的大头;三是基层政权建设投入,办公场所修建,造成的基建性债务;四是发放工资和补贴公益事业负债。 对此广东省社科院区域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认为,在目前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不对等的现状下,靠中央转移支付或地方土地财政都是暂缓之计。“改革分税制,让地方的财政权和事权匹配,才是解决地方债问题的根本。”“逐步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重点推行省直管县,增强地方政府财力,才能从体制上解决地方政府财力缺口的问题。”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