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到一个笑话,说是有对年轻恋人逛花店。男孩问女友:喜欢什么花?女孩回答说:喜欢两种花。男孩追问:哪两种花啊?女孩说:有钱花!随便花!这本来是则笑话,不过看某些政府采购行为,我们不能不惊叹:世上还真有“两种花”。 日前,长沙市海韵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荣向媒体实名举报,称湖南省财政厅、文化厅、省直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在去年的一起政府采购中玩猫腻,放着价廉物美的名优产品不选,偏偏高价内定“山寨杂牌”中标,并说是“专供”产品,原本1500万元可以完成的采购,最后却以3000万元成交,“不买对的只买贵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就在一个半月前,陈荣针对三部门的行政诉讼一审宣告败诉。目前此案已上诉至长沙市中院。 花光预算无疑堪当“随便花”。政府湖南省文化厅有关人士对此的回应是,之所以设置投标产品价格的最低下限,主要是为了确保采购的质量,为了预算执行的需要。言下之意,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政府采购,不买对的只买贵的,是因为如果预算没有执行完,财政就要收回,将影响第二年的预算编制。 而天价招标可比作是“有钱花”。最新一期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同一个厂家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出厂价每支只有0.6元,在山东6支一盒的批发价为3.85元左右,而在北京招标价为每支11元,到了医院每支卖12.65元。 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的经销商透露,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出厂价每支6角多钱,公司以4元钱的价格卖给医药代表,每支赚3元多钱。这3元多大部分又花在招投标打通环节上,一些人中饱私囊之后,天价招标就大功告成。
工人日报的文章评论到:我们的预算监督很多时候是一种“负激励”,即不是鼓励预算执行者如何精打细算地节约,而是要求预算执行者实际上花不完也要想着法子浪费掉。在这样的预算激励机制之下,不管有没有实际需要和价值,想方设法把预算花完就是硬道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从制度层面把预算监督的“负激励”效应,扭转成为预算执行者争先恐后节约的“正激励”,才能杜绝这样的现象。实现这一转变,就需要预算监督不能“偷懒”。
检察日报的文章评论到:国家之所以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初衷就是为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节约采购成本,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而政府采购领域内各种以“专供”为名、行高价之实的采购现象,已经严重背离了这一初衷。据业内人士估计,我国每年光电子产品政府采购额高达上千亿元。如果不堵住“专供采购”的漏洞,必然导致巨额财政资金白白流失,严重损害公共利益和政府形象。纳税人的每一分钱,政府都必须用好。叫停“专供采购”,建立政府采购价格与市场价格的联动机制,实现采购价格和采购质量最优,是时候了。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