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设中的川江水利枢纽工程发电厂房。
 川江水利枢纽工程技术人员在浇筑后的坝段打孔。
 小溶江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开挖钻孔。
 正在建设中的川江水利枢纽工程大坝。
 小溶江水利枢纽工程繁忙的建设工地。
 10月15日,小溶江水利枢纽工程大坝浇筑第一仓混凝土。
挖掘机、钻机隆隆作响,卡车穿梭往来,60余台(辆)机械,让小溶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工地异常繁忙。而与之相距不远的川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同样如火如荼,运载混凝土的重卡一辆接一辆。而斧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已通过了招投标,各项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近期也可开工。9月底,记者来到工程建设工地,亲眼看到这些火热的建设场面,感受到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正一步步朝预期完工的目标推进。届时,这3座水库与青狮潭、思安江、五里峡3座水库联合运行,漓江水困难题将破解。
漓江水困——— 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清澈的漓江从华南第一峰奔流而下,在桂林城区放慢了脚步,将秀甲天下的美吟唱至今。桂林,伴漓江的神韵而美艳古今;漓江,傍桂林的秀美蜚声中外。
然而,就是这样一条绝美的漓江却喜怒无常,动不动就甩脸,给你来一场洪水,抑或枯得蚂虫另就能跳过江。2008年那场洪水,市区漓江断面流量达7200立方米/秒,市区地势较低的很多地方就成了泽国。1952年的那场干旱,市区漓江断面流量只有3.8立方米/秒,漓江几乎断流,沿江和城区居民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其实,漓江的喜怒无常,是漓江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所致。漓江从源头流至市区,约200公里的流程,海拔由2000多米陡降至100多米,落差大流程短,水来得快,极容易形成洪水。再者,漓江属于雨源性河流,流域内年平均降雨量在2000毫米左右,降雨又集中在五、六、七3个月,降雨集中形成洪灾;没有降雨就干枯无水,河床裸露,形成旱灾。
一年复一年,漓江不时面临洪水泛滥与干枯无水的尴尬局势。
解决漓江水困——— 几代人的心愿
美丽的漓江不仅是桂林的漓江,也是广西的漓江、全国的漓江、世界的漓江。漓江水困让桂林、全国、全世界人民揪心。桂林市、自治区、中央政府为解漓江水困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如何让漓江在丰水季节把有限的水存下来,调节丰枯,做到细水长流,解决桂林市防洪、城市用水和漓江旅游用水、生态环境用水等问题,也就成了桂林人民所关心的事,也是桂林历届领导所操心的事。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市就开始了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一期建设。最先在漓江上游修建了总库容达6亿立方米的青狮潭水库,该水库的建设受到了总理周恩来的关怀。1960年7月2日,青狮潭水库西干渠首次放水。
随后,漓江上游兴安县境内修建了五里峡水库,灵川县境内修建了思安江水库,但这远远不能满足桂林防洪和漓江补水的需要。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但是,桂林防洪、漓江补水这两个事关民生的生态工程,从来没有淡出领导的视线。
桂林地市合并之后,我市就开始蕴酿在漓江上游修建川江、小溶江以及斧子口3个水库,把修建3个水库列入桂林市防洪补水总体规划,2003年形成可研报告,报国家审批,受到中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意将3个水库捆绑申报。川江、小溶江可研报告分别在2008年、2009年获得了批复,随后两个水库开工建设;今年,斧子口水库可研和初设报告也获批复,招标工作已全部结束,施工单位月底可进工地,很快便能开工。
为了更好地推进3个水库建设,2009年,我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和以分管副市长为指挥长的建设指挥部。今年4月,又将指挥部改为建设管理委员会,从机构上为3个水库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全力推进的水库建设
9月底,记者从兴安县溶江镇司门村向西行不多远,一个巨大的建设工地就远远地展现在眼前,这就是川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工地。记者来到跟前,顿时被宏大的建设场景所震撼。
整齐划一的建设营地,一排排的活动板房简洁干净,蔚蓝的颜色与周围的树木,还有蓝天白云映衬,与完工的川江大桥遥遥相对,和美而舒缓。
营地的旁边是高高的搅拌楼,隆隆的搅拌声,诠释着如火的建设场景。左右岸上坝公路在山腰间盘旋,一辆辆卡车奔驰其间。谷底是进厂公路,连接着正在修建的发电厂房,亦有卡车往返……
沿左岸上坝公路上行,转过一个弯就是大坝施工现场,这里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大坝浇筑。大坝浇筑共分10个坝段,一号坝段已封顶,并已成为其他坝段的施工平台,溜槽就加在一号坝段上,混凝土通过溜槽输送到其他坝段。
一条条的施工便道在大坝的前后一层层地修建,通过这些便道,一车车的混凝土被运送到大坝。当大坝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下面的便道就不能再用了,又得再往上修建便道。目前,大坝浇筑超过50米,便道已无法通往这一高度,开始启用溜槽输送混凝土。
施工单位广东水电二局现场负责人赵志军说,浇筑混凝土是相当繁忙的,一个坝段的当层浇筑是不能停的,必须一次浇筑完毕,因而运送混凝土的卡车一辆接一辆,浇筑一个晚上就达3000多立方米。
八号坝段已浇筑完一轮混凝土,没有卡车穿梭和碾压机的轰鸣声,只有工人用高压水枪在“冲毛”和打孔。赵志军说,“冲毛”是一项很精细的活,马虎不得,碾压过的混凝土坝面,所有的粉尘、渣土等都得冲洗干净,只有冲洗干净了才能继续浇筑上一层的混凝土,这样才能让混凝土凝结好。
川江水利枢纽主体工程2009年9月25日开工建设,2010年9月30日浇筑第一仓混凝土,计划2012年4月下闸蓄水。目前,完成投资约7.6亿元,占计划的85%。
我们来到小溶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工地,这里同样是一片繁忙。正在进行大坝基础开挖、消力池开挖,整个河谷都是繁忙运转的各种机械。左右岸上坝公路、进厂公路都是来来往往的施工车辆。正在钻孔的朱光沛说,他们每天打的爆破孔和欲裂孔,都有好几百米,整天不停歇。
最繁忙的就是开挖和装运,七八台挖机不停地给重卡装土石,重卡穿梭不停。现场负责人印锡平说,每天运走的土石方有6000多方,为了赶进度,都是24小时施工。
小溶江水利枢纽主体工程2010年3月31日开工建设,当年11月16日实现大江截流,预计2013年下闸蓄水。目前完成投资约8.7亿元,占计划的71%。
漓江上游3座坚固的堡垒
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由小溶江、川江、斧子口3座水库组成。斧子口水库最大坝高76.5米,正常蓄水位时水面面积约8.22平方公里,总库容1.88亿立方米,属大型水库;小溶江水库最大坝高89.5米,正常蓄水位时水面面积约6.60平方公里,总库容1.52亿立方米,属大型水库;川江水库最大坝高83米,正常蓄水位时水面面积约4.14平方公里,总库容0.98亿立方米,属中型水库。
3个水库犹如顶在桂林头上的3个巨大的水盆,稍有不慎就会将桂林浇得透湿。因而,3个水库建设严格按照建设规程进行,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关。
更重要的是将原来规划的面板堆石坝,改为现在的混凝土碾压重力坝,这样大坝就更坚固,为此投资增加了1亿多元。
破解漓江“水困”难题
这3座水库建成后,与青狮潭、思安江、五里峡3座水库联合运行,可形成较完整的控制性防洪工程体系,使桂林市的防洪标准由现在的不足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保护城市人口72.5万人,农村人口140万人。可解决沿江两岸城镇和农村约140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的水源和水质安全问题,可为1.46万亩水田、0.4万亩旱地提供灌溉水源,还可发电。在保证老城区用水量的前提下,同时还可满足桂林市发展新城区的用水需求。可每年向漓江补水2.53亿立方米,将漓江桂林城区段河道枯水期流量补到每秒60个立方米,从而解决长期以来漓江枯水期严重缺水问题,保证漓江生态环境用水和漓江旅游环境用水需要,使漓江生态环境、通航条件和山水自然景观环境得到良好改善。
业主单位桂林市大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四顺说,到那时,山常青,水常绿,人长寿,共和谐,桂林水利人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