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人人都知道它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标志,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红旗一角”,对于初入学校的孩子来说是莫大的荣誉与向往。然而没有想到,在陕西西安的某个小学,竟然会由此派生出一条惹眼的“绿领巾”来。该学校老师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为教育其上进,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 苏女士的女儿在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读一年级,她说孩子看书、写字挺认真,就是反应有些慢,成绩一般。上周五,他女儿回家就戴着绿领巾,她觉得特别奇怪,女儿说这是老师发给她的,班里戴绿领巾的同学将近一半。一名一年级的学生告诉记者,调皮、学习不好的学生就得戴绿领巾,老师要求上学、放学都不能解开,不然就在班上点名批评。但不少绿领巾孩子一出校门就赶紧摘下领巾装进书包里。家长苏女士认为,“孩子年龄再小,也有自尊心,嘴上不说什么,也能看得出戴绿领巾不是啥好事情。”,此举对孩子心理有极大创伤。同样,10月17日中午,不少来接孩子的家长对绿领巾不理解,认为学校此举欠妥,没有征求家长意见。 面对家长的不理解,学校的解释是,设计绿领巾的初衷是对孩子加强教育培养,参考了外地一些学校的做法,也考虑到一些家长的特殊要求,因为在一年级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第一批加入少年队,而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一些家长曾提出孩子回家不高兴,希望老师能考虑其他变通方法帮助教育。绿领巾的含义,就是告诉他加油努力,下次争取戴上红领巾,并非有意区分好学生和差学生。 虽然学校对此事做出了解释,可是不少家长和孩子仍然对发放绿领巾事件表示不满。据了解,上海、北京、武汉一些地方也曾出现过“绿领巾”,作为少先队员预备期的教育形式。但红领巾有其特定含义,两者本来不是同一事物。目前这些做法已经被叫停。
人民日报的文章说到。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应该以健全人格的公民为培养目标,教育孩子“成人”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成才”。然而,眼下的现实却恰好相反。中国的教育正处在深化改革、谋划长远的关键时期。在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投射下,教育很难独醒,最容易被世俗“劫持”而沦丧根本的育人理念。但未来中国社会真正需要的,不是少数自我强大的精英,而是遍布各个阶层的一代健康、成熟的合格公民。要培养他们,请从摘掉教育的“绿领巾”开始。
新京报的文章也说到:与成年人相比,小学生尚处于成长、发育阶段,身心尚未健全,对社会的认识尚处于逐步发展、完善的阶段,此时此刻,用“绿领巾”将其中一群人“分门别类”出来,让校内外每一个见到他们的人,经过这种醒目的颜色刺激,都本能地产生“他们是差生”的条件反射,这对学生的影响恐怕不小。不管初衷如何,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反应已充分表明,“绿领巾”不似“激励之术”,更近乎“象形之刑”。虽然已经紧急叫停,但为青少年心理健康计,此类“激励之术”今后还是坚决杜绝的好。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