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工人走过工会标志前,工会是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力量之一。

在 当 今“劳动力大于雇主需求”的供需背景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落实与理 想 “ 有 差距”。图为西凤路劳动力市场,找工作的人正在看贴在玻璃上的招聘广告。
工资集体协商,一个很早就有了的名词。早在2000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提出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试行办法。
工资集体协商,却又是一个让人陌生的名词。因为在所有工薪阶层的印象里,工资拿多少,从来只能是老板(或领导)说了算。任何时候,要求涨工资的声音总是那么的弱,而且还总像带着那么点恳求的意味。
啥时候工薪阶层也能理直气壮地和老板坐在一起,商量商量自己该拿多少工资?这恐怕是很多人的梦想。
近日有消息称,桂林将用3年时间,在已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中,实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于是,“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这个词再次闯进人们视野。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究竟是什么?它在桂林实践的情况如何?到2013年,它真的能给劳动者带来关于工资的话语权吗?
劳资矛盾呼唤“工资集体协商”
工资,是工薪阶层最关心的问题,这从很多“晒客”喜欢在网上晒收入就可见一斑。
在天涯社区一个“是桂林的,都来晒晒工资”的帖子里,众多网友都在晒自己的工资。帖子是2009年开始发表,当时网友的平均工资是1500元左右;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到2011年4月,网友晒出的新帖里,其平均工资不仅没涨上去,有的居然还下降了。
网友们感叹,“2003年,本人工资已经是1300元了,这么多年不仅没涨,甚至倒退了。”
随着2010年下半年至今物价的飞涨,表现在CPI上,则是百分比持续提高,以至于各级政府部门都不得不出手,以行政措施来遏止CPI高走的“步伐”。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很多行业内的从业人员的工资始终没有增长,即使有微弱增长的那些,也迅速被高涨的物价所抵消,人们的口袋里仍然不见钱。
如此状况下,“我到底该拿多少工资”?就成为了一个非常容易撩动人们敏感神经的问题。
记者从有关工会部门了解到,有关工资的问题,已成为现时劳资方面很尖锐的一个矛盾。
据了解,桂林市一家大型的民营药业企业,其经营效益一直在高速增长,但其员工工资却几年如一日,始终未有变化,对这种现状感到不满的1000多名员工,最后不得不采取了停工@@@@的过激行为,以此迫使企业高管和员工代表坐下来商谈工资。
人们在网上抱怨,说工人们如此@@@@,并非空穴来风。在CPI节节攀高的今天,如果工资收入还在原地打转,生活确实会比以前更艰难。但“老板不张口,谁敢乱提加工资的事?万一老板不高兴,把你饭碗砸了,连现在这点工资也保不住。”这是普通员工很普遍的顾忌。
桂林市总工会王兆钧调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商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但财富的创造并不是投资者一人的成果,它也是劳动者们付出的结果。随着企业效益的增长,劳动者的工资也应该进行适当的增长,让劳动者共同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但很多企业主根深蒂固的“我的企业,发多少钱我说了算”的观念,使本应拿到更多劳动报酬的劳动者拿不到应得的利益,由此就会引起劳资矛盾。
王兆钧介绍,近年来,由于社会收入分配差距加大,职工工资涨幅放缓以及劳资矛盾激化,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被再次提上政府议事日程,成为规范化平衡劳资双方利益,创建和谐劳资关系的一个重要途径。
按照《劳动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工资集体协商,就是指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工资集体协商内容包括:工资协议的期限、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和工资分配形式、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其调整幅度、奖金、津贴、补贴等分配办法、工资支付办法、变更、解除工资协议的程序、工资协议的终止条件、工资协议的违约责任、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
据了解,有准确消息称,桂林市将用3年时间,在已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中,实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按照这个计划,今年底,需使已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达75%,2012年底达80%,2013年底实现基本覆盖。
这对桂林的广大普通劳动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磕磕绊绊的“工资集体协商”
事实上,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并不算什么新鲜事物。早在上世纪90年代,集体合同制度就开始推行,而工资集体协商属于集体合同的一种,可单独签订。
桂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工资科科长黄松介绍,2005年左右,桂林市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就已经展开。
市总工会调研员王兆钧也指出,2000年的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第9号部令,就明确规范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试行办法。当时,桂林市也在一定程度上响应了此令。
如此说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进入”桂林至少已有6年,那它实践的状况如何?按照市总工会提供的一份《桂林市总工会直属企业签订工资集体协议情况一览表》,记者电话联系并采访了其中一些企业的工会负责人。
桂林市南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1000多名员工的知名企业,也是市总工会“眼中”执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较好的企业之一。但该企业的工会负责人却对这个话题有点“讳莫如深”。“这个不好讲,协不协商真不好讲。”该公司工会主席龙长川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即使是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签订了此项制度的企业,其执行情况也不乐观。
1999年时,机床电器有限公司与员工签订了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议。但后来觉得“签不签关系不大,就没按正常程序走了”。企业工会主席唐祖刚解释:“工人拿的是计件工资,一般做多拿多。”
桂林雪芙莲日化有限公司属于单独签订工资集体协议的民营企业,据工会主席李政强介绍,由于公司内部股东变化和改选等问题,后来也没按照程序签订。“目前合同到期了。”李政强说。
桂林橡胶机械厂工会主席王铁华则向记者解释,“公司最近在忙着重组,根本没时间考虑这个问题。”
冶金机械总厂的工会主席官小年没有直接回答记者关于“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问题,他说:“厂子要由国有改为民营,事情很多。”
黄逸群原是南方橡胶集团实业公司工会主席,刚退休。她说,担任工会主席时,从没听说过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而对于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企业中有没有具体落实,很多员工也都不清楚。
一位桂林三花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告诉记者,他工作二十来年了,从没听说过工资还可以跟老板协商。
“没听说过,你敢和老板协商工资?”在一家通讯公司工作的小张说。
“没听说过工资集体协商”,接受采访的绝大多数员工如此回应。
记者采访得知,在桂林市总工会登记有基层工会的企业有130多家。其中签订集体合同的有44家,在集体合同中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的有6家,集体合同中包括有薪酬内容的有17家;而单独签订工资集体协商协议的只有25家,仅占全部企业的19.2%。
“工资集体协商”阻力何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早在2000年,就规范了工资协商制度的试行办法。但记者了解到,这项制度,在桂林的试行之途并不平坦。
据桂林乳胶厂工会主席姜皖宁回忆,工资协商制度在桂林刚刚推行时,政府部门曾希望该厂成为试点,“但我们婉拒了。”
因为在企业管理层看来,所谓协商,肯定是“企业出了问题”才协商。“我们企业好好的,工资会自己进行适当调整,协商不协商没什么区别。”姜皖宁担忧,“万一协商后,反而乱了怎么办?”
市总工会调研员王兆钧从事有关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相关工作多年,他分析,这项制度推进缓慢,首先是企业经营者“一人做主、我说了算”的观念根深蒂固,而且,在企业中,员工和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不对等,根本无法开展平等的协商。
一位大型国有企业的老职工向记者坦言,在企业管理者面前,职工根本没有发言权。她记得有一次,一位职工委婉地提出加工资的请求,结果被企业领导质问,“是不是想造反?”
桂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分析,企业工会在工资集体协商中没能真正发挥出协商的应有作用,因为企业的工会领导一般是企业高层兼任,与企业存在着依赖关系,这层关系会导致工会不敢协商工资,甚至有时候会反过来站在公司高管一边。
桂林雪芙莲日化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李政强也向记者提到,国情和制度的差异,导致中国企业工会与国外企业的工会不同,在具体执行各项协议上肯定相差很大。
从另一方面来说,很多劳动者也没有工资集体协商的意识,绝大多数员工认为工资就是老板定的,自己根本无权决定。
“想要多少工资,还能跟老板商量,可能吗?”一位接受采访的员工笑着反问。“即使涨工资,可能也是老板确实看到了我的努力”,员工们还是被动地寄希望于资方的“觉醒”。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工资科科长黄松分析说,员工的意识跟当今的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有关。他认为,当今劳动力市场属于买方市场,劳动者的供应在一定程度上大大超过雇主所需。劳动者多数情况是被迫接受用人单位的条件,否则就会面临失业。员工“连饭碗都保不住”,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工资集体协商。
其实,除了上述原因外,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难以很好落实,其最根本的原因这只是一项“倡导推行”的制度。接受采访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均表示,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其实是一种解决劳资纠纷的国际惯例,目前为止,这项制度在我国还属于倡导推行阶段,没有强制实行。在桂林,也只是政府发文主导,市总工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工商联等部门共同推进。
而《南方都市报》、凤凰网等多家权威媒体也撰文指出,长期以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实际上没有什么真正的制度刚性,《劳动法》等法律既没有明确它的必须性,也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于是,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一直都停留在倡导层面。
令人期待的3年规划
经历了多年来并不顺畅的试行,政府下决心加大推行工资集体协商的力度。
2011年5月,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意见》,桂林市总工会文件也制定了《2011-2013年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规划》。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两办”的要求,决心从今年起用三年时间,实现各类已建立工会企业普遍依法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工资科科长黄松解释,要想推进这项制度,企业主应该对工资集体协商有充分的认识。协商制度不一定就是要涨工资,它只是更好地规范整个企业工资分配机制,改善企业内部分配关系。“如果企业效益下滑,也可以跟工人协商降工资。”黄松说,这其实也是一项通气的制度,企业情况如何,都有必要和员工解释。
其实,在经济发达地区,很多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早已将这项制度作为企业的基本执行制度之一。据报道称,天津富士通天电子有限公司(日资企业)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家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公司。
从2006年至今,通过工资协商,天津富士通天员工的工资已上涨了5次,7项福利得到了改善,连日本企业家不理解的取暖费也被争取到了。
而该企业的管理者也感到很满意,因为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公司和员工之间搭建了一个通畅的交流平台,双方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拿到桌面上解决。5年来,随着协商机制的逐渐完善,富士通天员工的向心力逐渐增强,员工流失率逐年下降,工资、福利等方面的纠纷为零……
在桂林,也有企业尝到了这项制度的甜头。“其实,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对企业也有很多好处的。”北京王致和(桂林腐乳)食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深有感触。该企业工会主席李燕玲介绍,公司于2006年签订了集体合同,同时单独签订了工资集体协商协议。此后,两项合同每年重新签订一次,待各项条款完善了,从2010年开始,改为3年签订一次。
“这项制度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有帮助。”李燕玲说,桂林腐乳公司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很大一部分员工属于农民工,首先需要给他们一种保障和依靠。
李燕玲说,总公司本身就意识到这项协议的重要性,与员工有明确的协议约定,提高员工的稳定和归属感,这样一来,员工的工作效率、产品质量就有保证,企业有竞争力,也有利于企业的优化。
黄松也透露,最近劳动局和总工会一直在着手处理这件事情。记者去总工会采访时,也碰到工作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给各个企业发放通知。“接下来,我们还会和各个企业约谈,共同推进这项制度。”桂林市总工会调研员王兆钧说。
桂林市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刘春虎表示,已经接到上级通知,会积极推进这项制度。接受记者采访的企业中,也有两三家企业表示,“接到上级通知,会跟公司行政商量着推进。”
而桂林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透露,今年年底能达到75%的签约率。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