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近期接到投诉:上海市民俞先生根据114查号台提供的“海尔特约维修部”电话,找到维修人员,结果后者三次上门更换冰箱风扇都没修好。俞先生起了疑心,查证之后发现对方原来是“李鬼”。公益查号台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李鬼”企业凭什么跻身114查号台的推荐前列? “很多知名品牌家电的维修点,打114都说查不到。”接到上海一些消费者反映后,记者拨打了114查号系统,明确要求查找三星电视机、西门子冰箱、海尔空调、松下空调等品牌企业在上海的特约维修点电话。果然,话务员的回答大都是“对不起,查不到”。 随后,114话务员热情表示,“可以给你推荐几家维修企业”。当记者对“推荐企业”的身份和资质提出质疑时,话务员肯定地表示,这些是“拥有上海家用电器行业协会维修资质”的维修点,没问题。记者随后拨打114推荐的维修点电话,在和记者交谈中对方最后承认自己是“代理维修点”,但强调与“特约维修点”一样,用的都是原装零件。 那么,114话务员称“查不到”品牌家电企业特约维修点电话,事实果真如此吗?记者根据三星公司官方网站公布的维修服务网点名单,拨打114查询,结果在公布的7个特约维修点中,仅有1家查询结果为“未登记”,另外6家都查到了准确的联系电话及地址。 登记在册的“正规军”,声称查不到;名不见经传的维修点,却被突出推荐,114运营商到底玩的什么“把戏”?原来114也来了一回“优先报号”的潜规则。一位曾与114合作多年的家电维修企业负责人透露,他从2003年开始与114进行“优先报号”合作,当时自己的公司是三个家电品牌的特约维修商,因此希望能在114查号系统进行“打包”推荐,但114规定每个品牌必须各自付费,而且价格连年上涨。出于成本等原因,他的公司最终与114“分道扬镳”。
公共服务变成了商业交易
新华网评论到:在公众眼中,114是带有普遍服务性质的特殊号码,是具有一定公益服务性质的公共信息平台,就像“黄页号簿”。如今,运营商利用公共号码资源和公众的信任,给原本公益的事情披上了商业外衣,成了一个盈利项目。这事实上就是把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变成了商业交易,存在明显的不正当性。有关专家指出,在一些国家和地区,114这样的企业被称为“公营事业”,是不以盈利为宗旨的;这种国有企业和公交、地铁一样,对全社会开放,是很有公信力的,因此社会对它的要求自然就不一样。相比之下,我国目前对这种“公营事业”还没有明确的法律约束机制。一些专家和消费者呼吁,政府部门有必要对114加强监管,制定明确的行业规则。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