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黄金周,桂林像在举办一场世界级的节日盛宴,四方游客纷至沓来。穿梭的脚步、陌生的面孔、新鲜的城市,“问路”似乎成为一道必考题,我们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展现给游客,考验的不仅仅是一个桂林人,也是这座城市的品格。
国庆节以来,记者以一个外地游客的身份,在各处向不同身份职业的桂林人“问路”,并且找来美国朋友Adams(亚当斯)参与,切身体验在桂林“问路”到底难不难?
记者体验
“我们带你去吧”
线路:解放西路——— 正阳步行街
问路对象:单车保管员、学生
“请问去正阳步行街怎么走?”在十字街解放西路站,一名保管非机动车的大姐正在挪动车辆。见有人问路,她停下手中的事情,一手指着前方,热情地说:“一直往前走,过地下通道,然后再直走,最热闹的那条街就是了。”
记者说了“谢谢”准备走时,这位大姐突然补充,“还有,到了地下街,记住往‘文化大厦’拐。”生怕记者忘记,大姐把“文化大厦”强调了好几遍。
走到微笑堂门口,记者“不知道”怎么过地下街,向两个女大学生“求助”,她们耐心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过街路线,见记者仍有些“疑惑”,其中一个说,“我们带你去吧,反正我们也是出来逛的。”随后,记者跟着她们过了地下街,顺利“找到”了正阳步行街,内心一阵感动。
环卫大姐很热心,可惜指错了路
线路:北极广场———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问路对象:环卫工、交警
在北极广场附近,记者走近一名环卫大姐,“我要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请问怎么坐车?”环卫大姐用一串桂林话认真给记者指路,记者“毫不客气”地打断她,“不好意思,我听不太懂,能讲普通话吗?”
环卫大姐突然领悟,先是低头发笑,接着用普通话向记者介绍,“从这里往右拐,有一个站台,叫清风路,你在那里坐15路就能到。”
“15路能直达?不用转车吗?”记者质疑,大姐脸上挂着笑容说,“肯定到。”
随后,记者又向附近一名正在执勤的交警“打听”,他向同事再三核实后说,“这里没有公交车直达电子科大,需要到对面站台坐32路,在东环菜市下车,然后转10路车,10路车的终点就是。”
语言不通,她将地址写在纸上
线路:师大育才校区——— 十字街
问路对象:银行职员、年轻路人、乘客
Adams才来中国不到2个月,只会简单的汉语,对桂林也不太熟悉。
首先,他走进普陀路上的一家工商银行,向大厅里面的一名女工作人员询问。“十字街”,Adams说出中文名字,工作人员马上会意。因为不会用英语表述,她拿来一张小票,写下“14路,十字街”,并指引Adams朝三里店广场方向走。整个过程她都面带微笑。
在路人的热心指引下,Adams来到三里店广场,可这时他又忘了方位,于是,他走进一家华荣超市,拿出小票让店里的人看,里面一名正在购物的小伙子亲自送他来到14路公交站台,Adams连说“谢谢”。
Adams坐上14路公交车,但是对于在哪一站下车,还是不太懂,他向车上的乘客求助。到站时,两个懂英语的年轻人特意提醒他下车,Adams顺利来到十字街。
给您支招
问路指路有窍门
当美国朋友Adams向记者伸出大拇指,大赞桂林人“enthusiastic(热情)”时,记者心里暖暖的。如何做好城市名片?记者综合了民警和市民的建议。
首先,我们应该热情友好地倾听对方说话。其次,对于自己知道的地点,应该用普通话说明具体乘车线路和行走方位,路线、地名复杂,或无法沟通的,可以用笔写下。再次,如果方便,可以带领问路人去目的地。要是实在不清楚路线,可以指引对方找最佳询问对象,比如民警。
而对于游客来说,问路时最好确定目的地附近的标志性建筑,或者大家熟悉的地名。桂林街头无论是交警还是流动警务站的民警都有指路经验,除民警外,环卫工人、学生、志愿者、保安等也是不错的选择。对于较远的地方,若需要转车,可以分多段问路。另外,在名称复杂难记的情况下,应尽量请对方写下来。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