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大方新颖,这是中隐路保障房给人的最深印象。

一片菜地里,旧砖瓦搭起的简易房就是韦忠明的家。廉租房,是他实现住房梦的唯一途径。
近日,一则在桂林媒体上刊登的消息引起市民广泛关注:原定于8月29日截止受理的桂林廉租房实物配租申请,延期至9月30日。
这是桂林首次实行廉租房实物配租,却在截止受理期过后出现“延期”。人们联想到近年来不断见诸报端的关于外地廉租房出现的猫腻,坊间顿时出现了一些议论:桂林的廉租房配租是不是出了问题?或是房子没盖好,不够分配?
人们的这种担忧源于他们对廉租房太强烈的期待。对所有低收入的市民来说,连年来如“脱缰野马”般乱蹿的房价,让他们把唯一的住房希望寄托在政府建设的廉租房上。
针对此次延期的原因,记者进行了调查。
延期是为了更贴心
2011年7月29日起,桂林市首次接受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申请。这次配租的廉租房已经全面建成,房源1000套,位于象山区平山路和秀峰区中隐路两个廉租房住宅小区,分别为100套和900套。
原来规定,申请截止日期为8月29日。
“现在申请日期延后一个月,是房管局与财政、民政等部门联席会议作出的决定。”市房产管理局住房保障科一位负责人说,这主要是考虑到接受申请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情况。
“一些符合条件的家庭在最后期限才递交相关材料,扎堆申请,还有一些人则没有按时将所需材料准备好,导致无法如期完成申请手续。”
“申请廉租房的都是经济困难人群,每套房子对他们来说都是雪中送炭。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对他们负责,工作要尽可能贴心。”这位负责人说,延期一个月利用的是入户调查期,虽然给工作人员增加一些工作量,但不会影响廉租房配租的整体进度。
由此看,主管部门延长申请期限,是为了尽量不让困难家庭被“截止日期”挡在这一批廉租房门外。从实际情况看,确实很多家庭感受到了“延期”的贴心。
穿山街道办刘家里村北边的一片菜地,散乱地分布着几间简易砖房。其中一间就是市民韦忠明的家。今年55岁的韦忠明并不是这里的村民,2008年,他与妻子租下这里一小块菜地,一是为种些菜以贴补家用,二是花几百块钱买些旧砖瓦就搭了间房子,全家有了一个容身之所。“附近单间配套的房子月租就要280元左右,负担不起。”
但就是这间冬天冷风刺骨,夏天蚊蝇扰人的屋子也不能长久。“去年,房门上被贴了公告,说这是违章建筑,得拆除。”
因为前不久才从朋友那里得到消息,韦忠明正打算这两天去办理申请手续,“要不是申请延期,我就错过这次机会了。”
9月20日,市民王先生匆匆赶到市第一房产管理处,帮年迈的父母递交了廉租房实物配租申请材料。王先生工作繁忙耽搁了递交申请的时间,由于电话号码更改,工作人员也无法及时联系,“幸好申请期限延长,要不然就得等明年了。”
截至9月20日,分管秀峰片区的第四房产管理处接受廉租房实物配租申请145份,其中2户在延期期间办理;分管象山和雁山片区的第一房产管理处接受廉租房实物配租申请265户,其中30户在延期期间办理。
让最困难人群先有房
记者还从市房管局了解到,此批廉租房1000套,但目前接到的申请数量却只在700份左右。
在桂林,1000套廉租房肯定无法解决全部困难人群的住房难题,可接到的申请为什么会比房子还少?
“因为这次的申请标准定得较高。”住房保障科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根据《桂林市房产管理局关于第一批申请、审核、配租》(以下简称公告)上的规定,这次申请廉租住房的家庭要同时具备4个原则性的条件:家庭成员都为我市非农户口,且家庭中至少有一人取得非农常住户口3年以上(含3年);家庭成员之间有法定的赡养、扶养、抚养关系;家庭没有私房,并且没有享受任何政策性住房待遇;已领取民政部门核发的《桂林市城市低保救助证》。
记者从市房管局了解到,桂林目前领取廉租房补贴并持有低保证的人数约为1200人。由于廉租房补贴申领要求中对于现有住房条件的规定是“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下”,因此,符合此次廉租房配租申请标准的人群数量就不会高于1200。
“之所以把申请范围圈定为没有私房的低保户家庭,是出于优先保障最困难人群的考虑。”这位负责人说,此次配租之后若有剩余,将会放宽申请条件继续配租。
记者走进中隐路廉租房住宅小区,看到一栋栋蓝顶白墙的楼房已经全面完工,道路、绿化、管道等配套设施也已完善。根据公告,这批廉租房基本租金标准为每月每平米1.95元。以一套使用面积40平米的廉租房为例,每月基本租金只需78元。
拥有远低于市场价的租金和较好的生活环境,对于经济困难人群,廉租房无疑值得他们期待。
市民张义住在临江路241号,因为没有自己的房子,至今一家人仍与年迈的父母挤在一套40平米的老房内。为了容纳3代6人,这套一房一厅的房子被改成两房。“老师建议家里腾出张桌子给孩子学习用,可哪里还摆得下。”
张义曾在外租房,可没多久又搬了回来。附近福隆园的房租在市区还算便宜,但一间30来平米的房子,月租也要250元左右。张义因为高度近视一直找不到稳定的工作,靠低保生活,他的妻子则打临工,每月不足千元的家庭收入,很难支付房租。因此,对于这次廉租房配租,已经提交申请的张义充满期待。
记者走访城北、凤集、五通、漓江、榕湖等5个社区了解到,因为这几年房租不断上涨,廉租房实物配租对于困难家庭的吸引力要比廉租房补贴大得多,符合条件的居民基本都已报名申请。
“有位居民办完申请手续后,半夜还兴奋地给我打电话。”五通社区居委会一位工作人员说。
得知这次廉租房配租的消息后,家住建干路的李大姐第二天便请假去房管局询问,得知自己不符合此次申请条件,心里有些失落。
走进李大姐20多平米的出租屋,转身困难,房间一角摆着个小煤气灶,便是厨房。这几年,李大姐几次想把孩子接到身边生活,可都因为住房太小而作罢。“两个人加起来就千把块钱收入,租不起大一点的房子。”
年初,李大姐和丈夫都申请到了每月100元的廉租房补贴,可要靠这200元在市区租一套适合一家三口居住的房子,显然困难。因此,李大姐一直把解决住房问题的希望寄托在廉租房实物配租上。
保证分配的公开公平
在桂林,像李大姐这样期待廉租房解决住房困难的人有很多。
据住房保障科负责人说,目前,桂林有近万户家庭享受廉租房货币补贴,“这部分人群,大多都需要廉租房实物配租来解决住房问题。”
近几年,桂林在廉租房建设上投入不小。据统计,2008年至2009年,投资廉租房建设项目达22个,总投资3.1365亿元,共建设廉租住房4699套,总建筑面积达22.07万平方米。记者从《桂林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2010一2015)》中了解到,6年内,桂林市计划完成新建廉租住房9090套,通过“购、改、租”新增廉租住房320套,实现廉租住房实物配租9500户。
不过,要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难题,不断增加廉租房固然重要,但人们也同样关心廉租房分配过程的公平性。如果分配过程中出现偏差,不仅会失去市民信任,也失去了廉租房应有的意义。
住房保障科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保证保障性住房合理公平分配,申请人填写廉租房申请表后,先后经社区、街道办事处初审并公示,房管部门再复审,并将申请家庭的基本情况在媒体上公示;对审批、公示符合条件的申请家庭,采取公开、摇号轮候的方式进行配租。
市第一房产管理处廉租住房科科长黄晓春告诉记者,在复审阶段,会到房产档案馆查询每一户申请家庭成员的房产状况,然后逐户上门调查核实,并记录在案“做这些工作,是为了保证廉租房配租的公平公正。”
此外,在确保公平申请的情况下,保障房申请还设置了详细的退出机制。
住房保障科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每个获得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的家庭,一旦被查出申报材料不实的将被立即取消租赁资格。廉租房只能由指定承租人家庭入住,不得将廉租房转租、转让,不得擅自改变房屋用途,否则也将收回房屋。承租人家庭收入、人口、住房情况发生变化,不符合承租廉租房条件后,也将退回廉租房。
或许这些制度不能保证杜绝一切漏洞,但我们仍有理由期待,桂林建成或在建的近万套廉租房能在未来数年里,落实到这个城市里每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身上。
不过,一些长久以来关注保障房建设领域的人,也把关注的目光放得更远些。
在市三届人大第七次会议市人大代表的9条优秀建议中,其中有一条名为《关于优化布局我市廉租住房建设的建议》,作者是中国民主建国会桂林市委员会副主委严慕荣。
“桂林廉租房建设布局还存在一些问题。”严慕荣说,现阶段廉租住房建设有平山路、凯风路、芳华路、尧山路等几个点,这些地方虽然交通条件相对较好,但是距离市中心都有一定距离。由于租住廉租房的都是贫困家庭,对社会公共设施依赖度较高,因此,居住在远离核心城区的地方,将来可能会给这些家庭增加交通、就业、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困难。
此外,严慕荣认为廉租房建设上还存在过于集中,不利于区域性社会和谐的问题。“如这次中隐路廉租房住宅小区有近千套房子,这样的大型廉租房小区在区内外并不多见。廉租房面向的是社会最低收入群体,多为下岗职工、无业人员和低收入者,这样集中建设的廉租房住宅区有可能形成‘城中村’和‘贫民窟’。”
按计划,年底前,桂林将完成首批廉租房配租。许许多多符合这次申请条件的困难家庭,将在今年的冬天搬进新家,感受政府关怀带来的温暖。
著名电影导演贾樟柯曾说,“当一个社会急匆匆往前赶路的时候,不能因为要往前走,就忽视那个被你撞倒的人。”我们也更期待,越来越多包括廉租房在内的保障性住房交付,像阳光一样铺过中低收入人群和夹心层,也像一只只温暖和善意的搀扶的手。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