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交通,城市未来。”这是今年“无车日”的主题。
近年来,随着我市私家车数量的迅速增长,交通拥堵现象也日益普遍,而新增汽车排放出来的尾气,也给我市的空气、环境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如何让我市的交通不再拥堵,让我市的环境少遭破坏,给广大市民和游客一个交通畅通、空气清新的生活环境,记者采访了一些市民、网友、大学教授,听听他们对桂林未来“绿色交通”的畅想。
畅想1:公交车、出租车不用“吃”油了
没有轰隆隆的马达噪音,没有让人恶心的汽油味,没有黑乎乎的尾气排放……去年“无车日”当天,两部崭新的纯电动公交车在桂林街头亮相。一些免费试乘过的市民切身体验到了新能源汽车的环保、舒适。
汽车的发明和普及一度给人们带来了交通的便利,汽车尾气污染带来的危害也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正在使蓝天变少。”许多环保专家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据介绍,燃油汽车造成的污染主要是尾气排放和交通扬尘。发动机燃烧汽油后,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包括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和细微颗粒物。汽车尾气接近地面,也接近经常在市区活动的人们,因此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觑。此外,尾气还会对人类生活的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达到一定浓度时容易导致酸雨的发生,造成土壤和水源酸化,影响农作物和树木的生长。
医生也表示,汽车尾气中细小的颗粒物可进入我们的呼吸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损害肺部。当颗粒有毒时,还可能刺激皮肤和眼睛,造成皮炎、眼结膜炎,甚至导致癌症,等等。
“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和人的健康造成的危害,将随着纯电动汽车对燃油汽车的取代而不复存在。”9月21日,从事锂电池研究的广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王红强说。据他介绍,我国一些城市的部分公交车路线和出租车已改用纯电动汽车,大大降低了汽车尾气排放对空气的污染。今年5月,由桂林客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5台纯电动公交车,也在市区公交88路线正式投入运营。
“随着纯电动汽车技术的完善,未来我市的街道上出现不‘吃’油的公交车和出租车是大势所趋。”王教授说。
畅想2:公共自行车出租遍布大街小巷
“在阳朔,很多游客游览景区都选择租赁自行车代步,这种方式如果‘移植’到市区,不是有助于交通压力的缓解和节能减排吗?”9月20日,市民陈女士谈起桂林未来的“绿色”交通方式时,提出这样的想法。陈女士在市区一家事业单位上班,每天都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桂林是一座旅游城市,骑自行车一路都可以欣赏风景。”她认为,在市区设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让更多的人可以骑自行车出游、上班,是破解城市交通困境、减少环境污染的出路之一。
其实,陈女士的想法在我国很多城市已实现,作为公共交通方式之一的公共自行车,已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提及公共自行车,就不能不提率先运行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先锋城市——— 杭州。2008年5月1日,公共自行车第一次与杭州人见面,到现在,公共自行车早已成为穿行在杭州大街小巷的一道流动的风景。据相关报道,杭州的公共自行车数量已从最初的61个服务点、2800辆自行车,发展到现在的2000个服务点、5万辆自行车。按照日均租用量25万人次计算,相当于每天减少62000辆小汽车在路上行驶,减少废气污染物31000公斤左右。
继杭州之后,很多城市也纷纷引入公共自行车:2010年8月10日,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全国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在山东烟台启动投入试运行;2011年3月18日,上海浦东新区在张江先行试点,推出公共自行车服务;天津市滨海新区公共自行车运营部门目前正在筹划新增自行车租赁点,以满足更多市民出行便利需要……
为何公共自行车如此受欢迎?“这(发展公共自行车)与当今世界各国强调的‘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相符。”王红强教授说。发展公共自行车,有利于交通方式切换,通过和地铁、公交接驳,倡导人们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家车过度使用,以缓解城市拥堵。
畅想3:建设“人性化街道”
“城市交通应该建设‘人性化街道’。”网友小木的观点比较前卫、新潮。他认为,扩大汽车的道路空间并不能解决现在交通所面临的难题,相反,减少汽车的道路空间反而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在不减少市民出行的情况下,应该对城市道路空间重新划分,为市民提供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据他介绍,建设“人性化街道”,包含多重含义,如合理控制和减少小汽车出行,将路权更多分配给城市公交、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加大对行人、非机动车合法权益的保护,合理发挥非机动车交通方便、经济、无污染的天然优势,加快行人、非机动车等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逐步建立连续、舒适、畅通的人性化交通系统,适度扩大城市中心地区步行区范围,设置连续步行专用系统,创造宜人的城市步行空间……网友小木说,这样的“人性化街道”应该是广大市民所关心并期待的。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