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广西首个“统计开放日”。当天上午,在南宁市江南区香格里拉广场,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举办了以“走向规范统一的中国统计”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统计开放日”宣传活动,向广大群众解释统计数据生产过程,就各项统计指标为广大市民释疑。
活动通过板报展示和播放统计宣传视频等形式,向人们展示了包括城乡居民收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粮食产量等多项较受关注指数数据的生产过程及背后的含义。据悉,广西调查总队担负着价格调查、城乡居民收支调查、农作物调查、企业景气调查等职能;同时也承担地方政府委托的各项统计调查任务,如文明城市测评、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广西投资环境调查等。
5年多来,广西调查总队基层统计调查记账员、采价员、调查员,日复一日地从事着单调枯燥的统计调查工作,保证了国家科学决策的需要,为改善民生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数据。
“牛肉,0.2公斤,8元;青菜,0.25公斤,1元……”当天上午,自治区统计局组织媒体来到南宁市南湖小区记账员古女士的家里,展示记账员的统计账单,向人们揭秘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支出等统计指标的生产过程。
将各项收入和开支一件不漏地记录在册,是古女士每天必做的“作业”。每天全家人在一起吃晚餐的时候,她会例行问话:“今天谁买了什么东西?”如果谁买了,买了什么、价钱多少,都必须如实报来。
作为南宁市青秀区统计局抽取的城镇居民住户调查记账户,古女士每天把全家人一天的收入和开支记账。古女士买东西后回家记在便条上,再将晚餐例会上搜集的线索补充完毕后,才认认真真地登到账本上,这样的事情她已做了4年。
记者好奇地看看古女士的账本都记些什么。发现工资、补贴、退休金是账本的主要部分,而像中秋节收到的月饼,孩子单位发的水果、大米等,也都一一按市价登记在册。
支出的登记相对复杂一些,除了日常开支的生活用品外,春节给小孩的压岁钱、走亲访友购买礼物的支出、婚嫁开支、女儿旅游开支等都有登记。记者翻了一下,从8月21日起到9月19日止,古女士的账本已登记了10页。
接着,记者一行又来到另一位记账员李女士家里,她正在记账。账本上显示,当天她买了14元的包子馒头、15.6元的冻马鲛鱼……总共支出32.6元。李女士记账经历只有一年多。
自治区统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像古女士和李女士一样的记账户,全国共有14万户(包括农村)。对于他们来说,记账是义务也是责任。他们要采取记流水账的方式,日复一日、一笔一笔记录收入和支出数据,不能有任何遗漏,更不能弄虚作假。辅助调查员每月21日上门核实、收集账本,调查员及时进行整理、编码、录入、审核、上报。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