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一个闻名中外的国际旅游名城,每年接待2000多万国内外游客。桂林的平安,时刻关系到中国的国际名声。“桂林的旅游是世界品牌,而平安建设的品牌也应与城市品牌接轨。桂林有一流的旅游,也应该有一流的平安。”市领导对桂林平安建设提出了期望。
为把期望变为现实,多年来,桂林市下了不少的功夫。
筑牢基层平安建设基石
“出门一把锁,进家关起门,邻居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这是现代城市中的常见现象,也给了不法分子以作案空间。针对这种情况,七星区开展了“我为邻里守一天,邻里为我守一年”的“邻里互助、构建和谐社区”活动。邻里本着互帮互助精神,主动参与社区的群防群治活动,形成了出门给左邻右舍捎个话,请帮操心照看个家门,有事请邻里帮个忙等亲如一家的邻里关系。
七星区的做法是我市基层平安建设的一个缩影。在平安建设中,我市突出抓好基层综治组织、基层调解组织和基层信息员队伍等三个基层组织建设,使一大批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据了解,目前我市在全市144个乡镇(街道)成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在2万人以上的乡镇都配有2名以上专职干部;在1830个村(居)委会都成立了综治协会,建站5432个。同时,在乡镇组建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调解庭。在村(居)委会建立调解室,在自然村建立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站等。通过一系列举措,近年来我市刑事总案、群体性事件、群众集体上访呈下降趋势。群众参与平安市、平安乡镇、平安村和平安社区的创建率增多,涌现了一大批平安县区、平安乡镇(街道)、平安村和平安社区。
科技防范保城市平安
“不法分子只要在桂林市区内作案,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让公安机关尽收眼底。同样,他们也就有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公安机关抓获。”据了解,发挥神奇威力的正是视频监控系统。
从2005年起,我市各县区投入大量资金,在辖区的重点单位、重要公共场所、治安情况复杂、案件高发的地段安装了电子眼监控系统,建立了“三级监控平台”。即:以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为核心的一级监控平台,实现统一接警,统一指挥,多警联动,快速反应;建立以各县区分局为中心的二级监控平台,实现对辖区重点场所、重要部门、重点部位的视频监控;建立以各派出所为主体的三级监控平台,实现对社区单位内部的有效防范。
在平安桂林建设活动中,我市还建立了以社区警务为龙头的社区管控体系;以巡防责任区为依托的社会面巡控体系;以守控责任制为重点的相关单位守控体系;以设卡守点为载体的边际部位堵控体系;以现住地管理为主体的管理体系;以堵塞犯罪空隙为目标的特种行业、危险物品的治安监控体系;建立以守村护寨为基础的治安防范体系。社会治安综合防范体系的建立,有效地防止、控制和打击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了桂林的一方平安。
亲情服务增强流动人口归宿感
从湖南来桂林做猪肉买卖生意的老周现在生活比以前要过得惬意了。现在忙碌一天下班后的他,还可以来到所居住的象山区同心村委会专为流动人口开设的“流动人口之家”看看书报、下下象棋。谈起村委会对流动人口的关心,老周高兴地说:“现在我们也享受到和村民一样的待遇了,在这里就像在家一样!”
为了搞好流动人口管理,增强流动人口的认同感和归宿感,象山区在社区、村委设立了“温馨驿站”、“流动人口之家”,并配备彩电、电脑、书籍、报刊等必要的设备,为流动人口提供学习娱乐场所。同时,还开展一年一度的“模范新社区人”评选活动,对实行计划生育好、遵守社区管理的流动人口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鼓励流动人口自觉融入社区、参与社区建设。该区还协调有关部门定期开展流动人口劳动保障权益的保护检查,查处拖欠外来务工人员工资的行为。
此外,该区还积极为流动人口的就业、经商提供信息、咨询、办证等服务,为流动人口子女提供入学、入托等方面的便利,使流动人口子女在入学等方面与当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当地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让流动人口倍感温馨,也减少了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据了解,近年来,象山区刑事案件大幅下降,有力地促进了辖区和谐稳定。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