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眼看着夜幕就要降临,锦绣乐园居民刘大妈还在小区大院里不紧不慢地散步。要是换成以往,她肯定会匆匆赶回家:“过去没有路灯,天黑了回家不方便,现在我再也不用担心了。”
这一变化,要归功于小区安装好的太阳能路灯。今年,叠彩区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开始铺开“小巷灯”工程,锦绣乐园是第一站。看着黑黢黢的小区复得光明,刘大妈笑着说———
“黑暗,拜拜了!”
由于历史原因,叠彩区无物业管理小区多达120个。这些小区大致都存在着路灯不亮的问题。负责锦绣乐园保洁工作的黄阿姨对此深有体会。“以前来这里扫地心里特别不安。这里没有路灯一片漆黑,我得边打手电筒边扫地。”黄阿姨说。
不仅保洁员要自备手电筒上班,小区居民夜间出门都不忘带上它。有居民笑称,钥匙、钱包、手电筒是晚上出门必备的“三大件”。由于没有路灯,居民们也减少了夜间出行的次数。渐渐的,小区内散步的人少了,欢声笑语也少了。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的过程中,群众向政府部门反映了这个问题,引起了叠彩区政府的高度重视。
让居民们高兴的是,事情很快有了眉目,“失明”多年的小区在今年7月又亮了起来。第一个发现变化的是观音阁小区居民张秀琼。当看到6盏崭新的太阳能路灯出现在小区内时,她几乎脱口而出:“以后再也不怕晚上出门啦!”
看到锦绣乐园、观音阁小区两个路灯试点工程成功后,叠彩区加快了“点灯”的步伐。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他们先后为多个无物业管理小区及村庄安装了40盏路灯。看见路灯齐刷刷地亮起来,小区内一片欢腾。为了表示感谢,锦绣乐园的居民们还自发写了一封感谢信,送到叠彩区政府工作人员手上。
温馨,没有终点
9月3日,家住芦笛路的陈德志日盼夜盼,终于盼来了他所说的“一件大大的好事”——— “小巷灯”工程终于要铺到他家门口了。
这是“小巷灯”工程正式启动的第3个月。早在年初,叠彩区就已酝酿好了整个工程的方案以及装灯路线。在工程负责人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小巷灯”的足迹:7月,安装路灯22盏,其中主干道路灯11盏,其他地段11盏,观音阁小区、锦绣乐园彻底告别黑暗;至8月,累计新装路灯40余盏;至9月,已累计安装70余盏路灯,覆盖12个社区,惠及群众3万人。叠彩、宝积、回龙、虞山、鹦鹉、凤集、圣隆、金河等社区的道路全线放亮……
路灯越来越多,意味着黑暗越来越少。看着一片片灯火通明的社区,工程负责人对记者讲了一个“背后的故事”。原来,“小巷灯”工程是纯公益工程,在政府的组织下,其建设资金大部分来源于民间企业、辖区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的无偿捐助。在工程实施之初,正是有了这些人的自发捐助,才使得工程顺利启动。7月份,工程募集到爱心款20万元;8月,这一数字达到了30万元;9月,爱心款的数量增至80余万元。看着如雪片般飘来的爱心款,工程负责人说,是爱心点亮了一盏盏明灯。
叠彩区的“光明事业”并没有就此结束。下一步,将用1—2年时间对余下的无物业管理小区及清风、乌石、五福村委会的“城中村”进行亮化,让“小巷灯”照亮夜归人脚下的路。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