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名年迈的老人倒地受伤,他将车停稳后,下车将老人扶起。这对南通汽运集团飞鹤快客公司驾驶员殷红彬来说,不过是一次普通的善意之举。而这样的好事却一度让他很郁闷,因为将老太扶起后,自己竟被人误认为是肇事者,还惊动了公安。好在车内有监控录像,将他整个救人过程记录了下来,还了自己清白。 8月26日,江苏省如皋市交警接到报警,称一辆大巴车在石庄镇的立交桥上撞倒了一名骑三轮车的老人并逃逸。老人姓石,头部有轻微伤,在当地卫生院留院观察。老人的儿子在接受采访时称,有人打电话告诉他,他母亲被大客车撞倒了。这位石老太太也告诉记者,她是被汽车剐倒的,并咬定撞倒她的是一辆大客车。但大客车的司机殷红彬所述却与石老太太反映的情况截然相反。殷红彬说,他只是开车经过,发现有三轮车横在路面,一名老人被压在了车下,于是靠边停车,扶起了老人。 幸运的是,殷红彬所驾驶的大巴车装有监控摄像设备,完整记录了事故前后的过程。有如此直接、翔实的证据,老太的叙述和其儿子的指控自然不能成立,殷红彬得以从困境中脱身,并被如皋市有关方面申报为南通市“见义勇为好司机”,倒地老太也在病床上向殷红彬表达了歉意,并委托儿子向殷红彬和乘务员送去锦旗。 原本应该是一件正常不过的助人为乐的好事,却不知从何处闹出了这么多曲折的情节。如果我们退一步想,如果没有监控录像的帮忙,这位司机做好事的结果,会不会又成了一桩“好人没好报”的典型事例?
华声在线的文章评论到:这似乎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但过程颇具曲折,诸多类似的“南京彭宇案”的制造者,到底是出于不了解实情而冤枉好人还是故意为之?这些鲜明的例子背后,让所有生存在这个社会的人们产生了“好人没有好报”的心理压力。于是,我们才看到了无数次老人摔倒无人上前搀扶一把的情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冷漠词语成了引导当下现实的最直接词汇。而这些“冷漠”的背后,所展现出来的,是道德的沦丧和人心的恐惧。
如果大巴车上没有摄像头…… 北京青年报的文章评论到:扶弱济贫是一种顽强的美德,见义勇为并不会因为彭宇案、许云鹤案的出现而绝迹。然而不是所有的车辆都是客运大巴,自然不会每辆车上都安装摄像头,不是每个司机都能像殷红彬那样自证清白。因此,除了呼吁今后每个倒地的老太都能秉持良心,主动感谢见义勇为者之外,法律仍将在类似的纠纷中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在未来可能发生的类似事件中,每个目击者的眼睛都成为“摄像头”,每个在场的人都愿意为见义勇为者提供证据,则见义勇为者就不会蒙冤,讹诈者就不会得逞,法律也就不会面对两难。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