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首个风能发电项目——— 资源县金紫山风力发电机组加紧安装
桂林是国际旅游名城,怎样在科学保护漓江的同时加快“工业强市”步伐?正在召开的市第四次党代会对桂林工业的发展宏图进行了描绘。
刘君同志在市第四次党代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工业是桂林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强力支撑。要继续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加快发展的主导方向和核心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优扶强企业,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努力做大做强做优工业。报告提出要加快培育一个千亿元产业并着力打造一个千亿元园区。
用五年时间培育千亿元光伏产业
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当务之急是广泛应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大力开发新能源。报告中提出加快培育一个千亿元产业是要大力发展光伏产业。
◆光伏产业链基本形成
2009年以来,我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兴安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园是广西唯一的光伏特色产业园,园区内已集结近20家光伏企业。今年该产业园又引进并新开工了尚鼎新能源、尚合太阳能陶瓷坩埚等企业,基本上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光伏产业链。
◆销售收入实现1000亿元以上
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我市加快培育发展千亿元太阳能光伏产业,力争到2015年,全市累计实施产业项目100项以上,累计完成项目投资300亿元以上,培育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企业3家、10亿元以上的企业10家,全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力争实现销售总收入1000亿元以上,太阳能光伏综合应用规模达到100MW。
◆光伏产业将成支柱产业
届时,以兴安光伏产业园为核心,以高新区、临桂、灵川、全州、平乐等县区特色光伏园为支撑的桂林太阳能光伏产业带将建成,太阳能光伏产业将成为我市支柱产业,桂林成为全国重要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创新基地、生产制造基地和应用示范基地。
打造千亿元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
工业园区是工业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更是工业经济加快转型的平台。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打造一个千亿元园区。
◆园区建设步伐加快
“十一五”期间,我市累计完成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5.8亿元。到“十一五”期末,全市拥有国家和自治区级开发区3个,自治区A类工业集中区6个、B类3个,园区规划面积合计18971公顷,已有入园企业2305家,其中工业企业1346家。
◆打造千亿元特色园区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积极培育以园区为载体的产业集群,以现有主体工业园区(集中区)为依托,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加强桂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大力推进“二次创业”。
我市将围绕打造千亿元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的目标,充分发挥高新区等重点园区的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把“高新”、“苏桥”、“西城”、“八里街”等工业园以及其他县域主体工业集中区打造成为桂林市工业发展的主要集聚地。重点打造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三大支柱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创新创意三大新兴产业集群,积极推进“创三板”工作,力争到2015年,桂林高新区实现产值1000亿元。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益严峻,我市调整产业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势在必行。
◆新型工业化发展迅猛
“十一五”以来,伴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发展高新产业”和“1234”培优扶强措施的实施,我市新型工业化迅猛发展,亿元企业比重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明显提升,聚集效应随之加快。
◆实施工业发展“463工程”
我市“十二五”工业确定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医药及生物制品、机械、汽车等4个优势产业,以及在改造提升食品、石化橡胶、冶金有色、包装与竹木加工、电力、建材等6个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客车、节能环保等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先进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等其他新兴产业发展,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加快实施“千百工程”,培育打造百亿元企业。
◆推进“两化”融合
今年,工信部已将我市列入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我市将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主要产业、重点区域和骨干企业的全面渗透和应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园区经济”将成经济发展新引擎
发展园区经济,打造主导产业集群,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我市将提升壮大园区经济,使它成为经济跨越发展的新引擎。
◆园区经济效益日渐显现
近年来,我市园区经济呈现总量继续攀升、效益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仅2010年,全市工业园区实现营业总收入682.6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462.3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56.3亿元,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6%,比2005年提高15%。“十一五”期间园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33.1%,高于同期全市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12.8%。
◆构建“一城一带多点”新格局
今后,我市将加大园区招商力度,争取更多项目进驻工业园区,增强园区发展后劲。同时进一步完善园区产业布局和功能划分,努力提高园区产业关联度、集中度和产业特色,加快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以临苏路为纽带的临苏经济产业带、以各县域工业集中区为节点的“一城一带多点”工业发展新格局。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