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侨陈先生为了寻找三年前阳朔的恩人,提供了两张他和恩人两个孩子的合影,委托本报帮忙寻找(详见晚报5日第7版)。光靠两张照片到底能否找到恩人?记者心里也没底。
不过事情很快有了转机。5日,报道刊登出来的当天下午,在桂林工作的王先生就给本报热线打来了电话:“照片上的女孩像是我的同学。”他说,女孩姓赵,阳朔兴坪人,不过跟报纸上说的年龄不太相符,她目前已经大学毕业了。他一时也无法找到,不过有她的QQ,可以尝试联系一下。
王先生说的同学会是照片上的女孩吗?大概一个小时后,王先生通过QQ联系上了赵小姐,并给记者发来了赵小姐的电话。
“我上报纸了?”对于有人跨国寻找他们,赵小姐感到很惊讶。
不过说起当年的事情,赵小姐记忆犹新。“对,没错,确实有个马来西亚的叔叔在我家住了,还拉肚子,后来我们还带他到阳朔西街玩。”她说,后来他们曾联系过几次,但不知什么原因就没了音讯。她估计,陈先生可能把她姐弟俩的年龄搞混了,当年她都高中毕业了。
记者随后根据赵小姐提供的电话,又联系上了她妈妈廖女士。廖女士开始也十分惊讶:“这么一点小事,还要感谢啊?”她笑着告诉了记者当年的经过:2008年春节的一个晚上,她家开的小旅馆接待了一个旅游团。吃完饭后,导游跟她说有位马来西亚男游客要留在她家住几天。廖女士欣然答应。
到了深夜,这位马来西亚游客突然喊肚子痛。男子用汉语告诉廖女士,中午在外面吃完饭后肚子一直不舒服,所以才留下来休息,本以为随便休息一下就没事了,没想到却严重了。
看到男子脸上冒着豆大的汗珠,廖女士赶紧扶着他到了附近的卫生院,并替他拿药交钱。经过医生诊断,可能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在卫生院打了几个小时吊针后,他的情况有所好转,廖女士又把他扶了回去,还帮他做了清淡的饭菜吃。两天后,陈先生的身体基本康复了,就跟她的一对儿女玩了起来。
了解事情的经过后,征得赵小姐的同意,记者把她的电话发给了陈先生。昨天,陈先生打来电话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们通电话了,就是他们!”
陈先生说,对他们一家来说,当年照顾他也许是举手之劳,但能在祖国感受到这样的亲情,实在难以忘怀。他早就想回祖国感谢这家人,只是因为粗心弄丢了联系方式,过段时间会找个合适的日子登门感谢,同时也感谢本报的牵线搭桥,才能让他这么快找到恩人。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