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东盟各国毗邻而居的中国广西,近年来不断加强与东盟国家之间农业合作,充分发挥彼此之间相得益彰的互补优势,推动双方农业升级发展。
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的广西农技师们,不仅在文莱遍地是杂草的稻田上大显身手,还在老挝建立“中老农业合作试验基地”,为当地引进大批先进农业技术、品种和设施,培训技术人才;中越双方在边境地区合作种植甘蔗、剑麻连年获得丰收……
近年来,广西充分利用自身的资金、地缘和技术优势,先后在柬埔寨、老挝、越南、缅甸等东盟国家实施柬埔寨户用沼气示范与推广、老挝果蔬新品种栽培示范、越南水稻玉米试种基地、缅甸玉米试种示范推广等一批农业技术试验示范项目。这些示范试验基地的成功建立,成为对外展示中国先进农业实用技术的重要窗口,堪称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典范,不仅带动东盟国家当地农民增收,更为重要的是促进当地及其他东盟国家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国际影响。
当前,广西与东盟各国农业交流合作日趋活跃,广西已有3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到东盟开展合作,投资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同时,广西积极引进东盟国家农业投资资金,已引进投资项目40多个,投资总额约16亿美元。海关部门统计显示,2010年底广西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额达9.79亿美元,比“早期收获”计划实施前的2003年增长约3倍,年均增长25%以上。 2003年10月,中国与泰国之间取消188项水果和蔬菜产品的关税,被媒体形象称之为“用农产品轻轻推开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第一扇大门”。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运营,中国和东盟贸易投资合作已大幅扩展至基础设施、能源、装备制造、轻工和金融等领域,但由于自贸区19亿人口大多数是农业人口,农业合作在自贸区整合方面仍举足轻重。
此间农业专家指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带来的不仅是机遇也有挑战,有竞争也有互补。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农业产业结构错位发展,通过农业合作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与共同发展。广西与东盟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农业合作的竞争互补性是两地发展现代农业取得双赢的基础。
目前,中国与东盟在农业领域的合作远不止农产品的“买进卖出”,已经扩展到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动物疫病防治、农村能源与生态等诸多领域,合作方式包括人力资源开发、农业科技交流等。
近年来,广西采取“请进来”和“派出去”形式先后为东盟国家举办大湄公河次区域禽流感防控技术培训班、甘蔗生产与加工技术培训班、柬埔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班、缅甸农业技术人员培训班等多个技术培训项目,培训班次达20多个300多人次。同时,广西组织高级农业技术团组到东盟国家开展学术交流和培训。
广西农业厅厅长张明沛说:“合作产生互信,合作才能共赢,有针对性地对东盟国家进行相应农业技术的培训与示范,既能提高当地技术水平,还能为中国的农产品进入东盟市场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如今,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成为广西与东盟及境外国家开展农业合作的重要平台。2009年开始,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中国—东盟农业专题展。广西还加快建设中国—东盟(百色)现代农业观光展示园和“中国—东盟现代农业科技合作园区”、“袁隆平东盟农业科技博览园”等农业合作平台,推动广西与东盟国家农业合作不断走向深入。
农业方面的合作对增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将起重要作用。有专家认为,随着中国和东盟国家了解的不断加深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提速,农业合作将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