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自从2002年提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来,进一步加大了科学管护的力度,在内强管理的同时,把“触须”向保护区四周和谐有效“延伸”,目前森林的覆盖面积比原来加大了一倍。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巍巍越城岭之中,与周围3个县6个乡镇的64个自然村相邻,而且这些村子大多是少数民族村寨,村民们基本上是靠种植林木为生。长期以来,关于林地争端和偷伐偷猎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猫儿山的管理者。为了保护好漓江的源头,林区的管理者不断地更新观念,调整策略,认识到只有搞好邻里关系,保护区才会免受侵害。最近几年,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变被动死守为主动出击,打亲情牌,为周边村民提供科学种植技术,提高林木产量,还把与国家科研机构和高校共同研究的动植物先进种养技术无偿地提供给村民,让他们不会因为保护林区而遭受经济上的损失。 【同期声】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 唐东明:“让老百姓共同参与到漓江源头的保护,作为保护区我们要开展一些科学研究,充分利用我们的生态资源,能够为老百姓提供致富的门路,让老百姓因为保护而得到一些好处,参与到我们保护区的保护行动中来。” 【同期声】当地村民 颜李华(瑶族):“他们(管理局)帮助我们的群众进行毛竹的低产改造,这样一来通过毛竹低产改造以后,从每一亩砍伐量七八十条,现在增加到一百多条以上,一百五六十条左右。这样群众的收入得到了改变,收入增加了,群众的意识也随着相关的转变,所以使得对林木的保护也增加了他们的意识。” 在帮助周边群众大面积种植经济林发家致富的同时,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覆盖面积得以向周边有效地延伸,水源涵养林的面积进一步扩大,水源涵养能力大大地提高,在处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上真正得到了“双赢”。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