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10月4日,兴安县有关部门收到自治区文物专家对该县点灯山“中山纪念堂”碑刻鉴定书,专家认定兴安县确实有过“中山纪纪念堂”,其建筑用地面积为160平方米左右。
蒋廷瑜(左一)等人在拼凑残碑。
■《兴安点灯山发现残碑疑与“中山纪念堂”有关》后续
10月4日,兴安县有关部门收到自治区文物专家对该县点灯山“中山纪念堂”碑刻鉴定书,专家认定兴安县确实有过“中山纪纪念堂”,其建筑用地面积为160平方米左右。
去年秋天,在兴安县城西面约1.5公里的点灯山发现了一块三角形的残碑,上面有完整可辨的文字245个,石碑雕刻工整、书法如帖,其中有些文字涉及“中山纪念堂”。今年9月初的一天,在该山的一座坟墓上又发现了一块残碑,被疑为与先前发现的那块三角形的残碑同属一体。当地文物专家闻讯后,经过努力,又先后找到数块大小不一的残碑,完整可辨的文字有480个。当地文物专家经过考证,认为它们同属一体,疑与“中山纪念堂”有关(详见本报今年9月11日第6版)。
本报的报道引起了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也引起了香港、台湾等地有关孙中山研究爱好者的关注,纷纷前往点灯山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为了核实兴安县是否有过“中山纪念堂”,县里向自冶区有关部门发出邀请,由专家对此作出定论。
9月27日,自治区文物考古专家组组长、广西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自治区博物馆原馆长蒋廷瑜等专家一行,到点灯山进行了考证。他们通过对已发现的残碑及“中山纪念堂”遗址进行考证后,作出了“兴安县确实有过‘中山纪念堂’”的认定。
蒋廷瑜在接受采访时说,《重修点灯山记》的石碑为长方形,高150厘米,宽85厘米,厚13厘米。全文皆欧体,雕刻工整,文字清晰浑厚。从右至左直书,正文20行,满行44字。现碎裂成10多块,经过拼合,绝大部分文字都可识读。文中讲述了兴建“中山纪念堂”的重大意义。
蒋廷瑜还说,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平(今北京)逝世,全国各地哀悼,并纷纷修建中山纪念堂、中山公园、纪念亭等。梧州中山纪念堂于1928年动工,1930年落成,是国内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兴安“中山纪念堂”于1931年落成,在国内也是较早的一处,虽于上世纪50年代破败,但料石砌筑的墙基尚存,占地面积为160平方米左右。
更多资讯www.citsgl.com